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蟲咬后涂抹風油精導致“傷”上加“傷”,專家提醒千萬別亂涂!

來源:華聲在線2023-08-23 19:45:19


【資料圖】

華聲在線8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通訊員 陽燕 秦璐 蘭欣欣)夏日蚊蟲多,被蚊蟲叮咬后有部分人會因蚊蟲叮咬誘發蟲咬性皮炎,很多市民此時會通過涂抹風油精、花露水等止癢。醫生提醒,涂抹此類中成藥制劑時應避免劑量過大、反復涂抹,否則可能會發展成為接觸性皮炎。

8月22日上午,雨花區58歲的吳啟金(化名)先生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皮膚科就診。皮膚科主治醫師陽燕接診后發現,患者雙下肢可見水腫性紅斑,局部片狀分布水皰。據吳啟金自述,一天前他因蚊蟲叮咬導致雙腿內側共出現了四五個紅坨,伴有瘙癢不適,于是他自行外涂了大量風油精,為了起效快,還反復涂了好幾次。數小時后,他雙腿用藥部位發生了大片紅腫并發燙,紅腫上還出現了大量水皰。陽燕根據患者病史及皮損特點,診斷為蟲咬性皮炎合并接觸性皮炎,經對癥治療,癥狀將很快得到緩解。

皮膚科主任醫師田立紅介紹,蟲咬性皮炎是指蟲叮咬或其毒汁刺激引起的皮炎,一般是由螨蟲、蚊子、跳蚤、蜜蜂、蜱蟲、蜈蚣等節肢動物門昆蟲綱中的蟲類所引起的。這些昆蟲的唾液或毒腺中含有多種成分,當其口器刺傷皮膚時,其唾液或毒液也隨之進入,引起局部毒性反應和(或)過敏反應。

一般情況下,被蚊蟲叮咬后通常表現為散在或成群的鮮紅風團樣丘疹,皮損中央有時可見水皰;個別敏感人群,叮咬處可發生大片紅斑,明顯水腫,甚至起大皰。

而接觸性皮炎是由于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后,在皮膚黏膜接觸部位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癥反應。根據發病機制的不同,可將病因分為原發性刺激物和接觸性致敏物。常見的原發性刺激物:強酸、強堿、有機溶劑、金屬元素及其鹽類等;常見的接觸性致敏物其可能來源:皮毛及皮革制品、橡膠制品、染發劑、化妝品、指甲油、顏料、洗發水、擦面紙、殺蟲劑、殺菌劑等。

田立紅解釋,吳啟金首先因蚊蟲叮咬發生了蟲咬性皮炎而不自知,然后又直接使用了風油精這種含水楊酸甲醋、樟腦、丁香酚等具有局部刺激作用的中成藥制劑,并且為了達到起效快的目的,短時間內反復涂抹,劑量過大,在皮膚黏膜接觸部位引發了急性變態反應機制,最終導致了接觸性皮炎,而風油精就是這個接觸性致敏物。

田立紅提醒,風油精、花露水都是清涼、殺菌、止癢的現代中成藥,用途廣泛,是許多家庭的必備藥品,但風油精的主要成分是水楊酸甲醋、樟腦、丁香酚等,花露水的主要成分則是乙醇、香精、蒸餾水等,多數成分具有輕度的皮膚刺激反應,在使用時需遵循說明書的用法用量或遵醫囑,如出現紅腫或瘙癢等不適,需及時停用;如皮疹或癥狀無法緩解,則需及時到皮膚??凭驮\。

(一審:羅江龍 二審:余畫 三審:文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