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曾冠霖)8月16日,廣西北海銀海區,多名游客在僑港浴場下海時被不明生物咬傷。現場畫面顯示多名游客腿部或腳部被咬,引起網友廣泛關注。18日,記者從廣西北海僑港浴場管理處了解到,現暫停僑港海灘浴場一切涉水活動,重新開放時間暫未確定。除海上區域外,其他一切活動照常。
海邊游玩已被禁止,當地人表示“幾十年未曾見過”
北海僑港度假浴場附近的餐飲店主告訴記者:“17日凌晨晚上收到通知,以整個僑港海灘為分界線,整條海岸線上的所有下海活動都被停止了,不過餐飲這些沒有停。”當談及到不明生物咬人事件時,該店主表示:“在北海幾十年沒聽說過這種情況,事發地方平時很多人游泳看日落,很火爆。發生這種事,感覺很不可思議。”
(資料圖)
隨后記者聯系附近一家從事沖浪教學的商戶。據沖浪店的李教練表示,當天在海上教學,不過沖浪區和發生咬人事件的游泳區有一些距離,所以并不知道具體情況,了解事情的始末還是上岸后才聽聞。“在這里教學幾年都沒有遇見過魚咬人,比較多的是有游客被海蜇叮咬,所以都會讓沖浪學員穿上水母服。這兩天我們也停止營業了,看了傷者的圖片還是很害怕,希望能盡快查出是什么生物。”李教練說。
長沙游客也“中招” 網友猜測:與開海有關
事發當日,長沙的彭先生正與親友在北海僑港浴場游玩,同行的一名11歲孩子也不慎被咬傷。“傷口處被縫了十幾針。孩子稱曾踩到什么東西,軟軟的。從圖片傷口來看,攻擊游客的海洋生物可能是‘有利齒的魚’。”
它究為何會出現在浴場呢?對此,有些網友猜測,“是否因為開海,漁船將一些海洋生物帶入近海區域造成了傷人事件?”
對此,從事捕撈的肖船長表示,開海后多數漁船是出海一周到半個月才會返程,所以不可能是漁船帶回來。“有可能是因為歷時3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北海開海,船只浩浩湯湯的出發驚擾到附近魚類,使得這些魚群從近海域和淺海域,游入海岸灘涂區,也有可能是人為放生的因素。”
最后,肖船長也表示:“這些都是猜測,最終還是應以官方調查結果為準,大家也不必恐慌,漁政部門已經在撒網尋找,相信很快就有答案。”
四種魚類引熱議 專家:信息量太少,無法精準分析
記者了解到,對于這種“不明海洋生物”網友熱議最多的4種傷人魚類:雪茄達摩鯊、海狼魚、裸胸鱔、公牛鯊。
海洋生物科普專家陳旻表示,“雪茄達摩鯊一般生活在150米左右水深,它到潮間帶的概率比較低。被雪茄達摩鯊咬后的傷口大多為圓形,和目前受傷人員的傷口不符合,所以不太可能是雪茄達摩鯊。”
陳旻分析,從目前信息來看,最有可能的兇手是公牛真鯊,它們攻擊方式都符合傷者的傷口特征。不過有傷者提到的軟軟滑滑的觸感,讓裸胸鱔或海鰻的可能性增加了。
“裸胸鱔所屬魚類,一般生活在礁石區或者珊瑚礁區,如果是沙灘的話,不會有這個東西,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它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陳旻說。
最后陳旻強調,“目前能獲取的信息十分有限,只能通過現場受害者的簡單描述和媒體的簡短報道,無法精準分析出是什么魚類,期待能獲得更多有效信息,才能給大家比較準確結論。”
截至發稿前,記者了解到,北海市正在將擴大捕撈范圍,共15艘漁船參與排查,每張漁網有200米捕撈范圍,靠近海灘的5艘漁船每艘下3張網全力捕撈,另外還請了10艘船在近海拉網捕撈,目前暫無收獲。
(一審:龍曉龍 二審:盧小偉 三審: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