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最美醫生”張國英:如此“渺小”,卻如此“被需要”!

來源:華聲在線2023-08-18 16:59:17

華聲在線記者?周倜 通訊員?徐光輝?張輝 付亞


(資料圖)

在臨湘市聶市鎮新安村,52歲的張國英,幾乎無人不知。27年來,她一個人,守著一間診室,守護全村人的健康,造就一段佳話。

近日,第二屆湖南省“最美醫生”名單發布,張國英是唯一獲此殊榮的鄉村醫生。8月17日,記者來到新安村,在一間小小的村衛生室,近距離感知一位村醫的“平凡而偉大”。

27個春秋,一個人亦是“一支隊伍”

當日下午4時許,記者如約來到新安村衛生室,沒想到,采訪并不“順利”。

“張醫生,我孫子牙痛,都腫起來了,是不是要消炎?”“英妹子,我頭暈,血糖是不是有問題?快測一下!”“英姐,我孫子這幾天總是發燒,我不會量體溫,不敢亂喂藥”……

9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村民一波波來,圍著張國英焦急地訴說各自病情。大部分,是些小病小痛。沒過多久,張國英便麻利地處理完畢,人群也漸漸散去。

日復一日地看些小病,張國英甚至記住了每個人的“既往病史”,就連誰家孩子特別害怕打針,誰家老人得“靠哄”才吃藥,她都“門兒清”。

此前,村里可不這樣,那時候大家有點不舒服,要么忍著,要么得去上級衛生院。1996年,張國英從計生專干,轉行為村醫。

當村醫,意味著“一個人得干成一支隊伍”——看病、開方、配藥、輸液,樣樣都得行。而且,村醫是全科醫生,那么多專科都得“多少會一點兒”,她只有通過業余時間,挑燈惡補,讓自己的能力提高……

村衛生室只有她一個人張羅,意味著根本無暇顧及家里。當時村里沒電話,張國英每晚最害怕的就是聽到拍門聲。后來,她索性裝個燈泡在村衛生室門口,照亮大家的路,自己也感到心安。

波瀾不驚的日子背后,是大家想不到的付出。

“其實我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我所做的,都是最‘簡單’‘基本’的事情。”張國英覺得,自己雖然“渺小”,但大家來衛生室看病,就相當于把性命交到了自己手上,她得為這里的2400多名村民的健康負責。

小小診室,能做一點就盡量做多一點

其實,讀書時成績優異的張國英是有機會去遠方的。由于當時家里貧困,這個土生土長的臨湘妹子最終決定留在家鄉。

“看病又便宜效果又好”,是不少鄉親對她的評價。

“這些年我的身體不好,孩子也總是生病,張醫生幾乎每次不收錢……”回顧這些年在診室看病的經歷,村民江為香的眼神里,充滿感激。

不少村民評價,張國英是個特別“心軟”的人,遇到家里困難的患者,她總會不忍心,索性減免費用,甚至分文不取。

許多村民還記得,當年風風火火騎著單車、摩托車的張國英,常常風里來雨里去。只要是有行動不便、情況緊急的患者,這個身板小小的女醫生總是“說走就走、隨喊隨到”。

現在的張國英,開上了一輛幾萬元的小汽車,跑得更勤了。隨車護送、陪同診療、慢病隨訪、健康科普……每家每戶在哪兒,她都知道。

“怎么能記住的?”記者好奇。

“如果你在這里跑20多年,你也行。”張國英調侃。

正閑聊,突然,來人了。

“張姐,你只需要吃藥消炎。一共是40塊錢,走醫保可以報銷70%,你自己只需要出12塊錢啊……”張國英看了病、開了藥,還辦好了醫保報銷手續。

這些年,張國英見證著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和保障能力的優化和提升。當下,她正不斷鉆研的新領域,是看病之余熟悉掌握醫保新政策。

今年,我省加快推進村衛生室門診統籌醫保定點工作,她所在的村衛生室符合條件,已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使用基層公衛3.0村醫系統,牢記各項醫保政策……通過不懈努力,張國英不僅能熟練操作電腦,實現醫保報銷結算,還能幫助其他鄉村醫生。“當醫生嘛,活到老學到老,能做一點就做一點,老百姓能省一點是一點,最終還是想讓他們過上健康幸福的日子。”張國英說。

扎根小小診室27個春秋,當年的張國英,早已褪去青澀,成了村民心中最“可靠”的人。“看病先找張醫生”,是記者在村里走訪時聽到最多的話。

(一審:龍曉龍 二審:盧小偉 三審:謝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