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野豬正式調出“三有”名錄,過度泛濫地區可開展捕獵活動 天天觀察

來源:華聲在線2023-07-04 15:48:28


(資料圖)

華聲在線7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實習生 唐潔穎)近日,國家林草局公布了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也就是常說的野生動物“三有”名錄。據了解,新版名錄共收錄野生動物1924種,其中在部分地區致害嚴重的野豬被調出了“三有”名錄。

對于將野豬調出名錄,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金崑解釋,最主要的原因是野豬這一物種已不存在生存威脅,且很多區域種群數量過高,符合調整基本原則。

目前,全國有28個省份有野豬分布,包括湖南在內的26個省份存在野豬致害,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且這一趨勢日益嚴重。從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角度看,有必要將野豬調出名錄。

金崑說,將野豬調出名錄,便于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取獵捕或其他防控措施,處理野豬致害問題更靈活有效。在野豬過度泛濫的地區,地方可以開展野豬獵捕活動,而且開展野豬獵捕活動可以不再需要申請、核發狩獵證,也不再實行限額管理。

不過,野豬被“除名”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捕殺,仍然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遵守禁獵區域、禁獵期、禁用獵捕工具和獵捕方法以及國家槍支管理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此外,對于野豬獵獲物,也只能用于科研等非食用性利用方式,嚴防濫食及非法交易獵獲物。

據悉,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仍將繼續加強對野豬及其棲息地的監測和預警,一旦發現種群數量過度下降,將再次考慮調升其保護級別,避免因過度獵殺導致這一物種進入瀕危狀態,影響到生態安全。

遭受野豬致害,還能獲得補償嗎?按照新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關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預防、控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致害嚴重的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實行補償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予以補助”的規定,遭受野豬致害嚴重的群眾,仍可以依法獲得補償。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