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世界快消息!我們的節日·端午|千艘龍舟競渡瀏陽河,大多是他造的

來源:華聲在線2023-06-22 08:37:11

千艘龍舟競渡瀏陽河,大多是他造的

非遺龍舟制作技藝傳承人黃正興從業57年,每天工作12小時,70歲不想退休

6月20日,瀏陽河龍舟制造廠內,黃正興用刨子刨龍舟。


(相關資料圖)

黃正興制造的龍舟。實習生 周果 攝

潮濕悶熱的初夏,長沙縣黃興鎮黃興新村大雨滂沱。6月20日上午,瀏陽河邊的一間龍舟制作廠的工棚里,機械電機嗡嗡作響。

“快過來,快過來!在這邊!”一位頭頂黑框老花鏡的老人走過來,扯著嗓子招呼三湘都市報記者去看他棚內的“大寶貝”——一條長21.12米的龍舟。老人叫黃正興,是長沙縣縣級非遺龍舟制作技藝傳承人。今年70歲的他,拾起造龍舟這個行當有57年了,已經主導制作近千條龍舟。

■全媒體記者 葉竹 實習生 陳姝蔓

【龍舟“很香”】

一條龍舟會用到杉木、樟木、椿木

工棚內,黃正興正和另外三位師傅一起在趕工期。

“聞到了嗎?是不是很香,這就是杉木的味道。”黃正興用刨子刨幾下玄板上沿后,捧起地上的刨花讓三湘都市報記者聞聞。

隨后,他又立馬轉身彎腰拾起一塊準備用作船梁的木材,“你看看,這個是樟木,比杉木顏色更深,香氣更濃。”

“一條龍舟會用到三種木材,玄板和龍筋用杉木,梁是樟木,船沿使用椿木。”黃正興介紹,現在的“龍頭”都用玻璃鋼制作,美觀結實;木材上的改良也讓船體輕了50多公斤。

在這里,每一根木材都是精挑細選的,“盡量選長的,用17.5米的掛車拖過來。”黃正興說,現在他正在做的這條龍舟長21.12米,重約400多公斤。“我們4個人,要做7天。”

黃正興指著另外一個工棚內正在上漆的龍舟說,“這條龍舟是25米,制作周期是10天,重約500公斤。廠里準備材料,售價6萬多塊錢。”

在工棚里完成好前期的木工工序,師傅們會將龍舟挪到另外一間房子里,給龍舟打磨拋光上色,然后進行晾曬。“曬干之后,就可以交付了。”黃正興說。

【美名遠揚】

曾經接單廣州亞運會,如今賣到了江西

“有很多客戶找我們訂船,已經收到20多個訂單了,目前完成了13條。十多年前,我還為廣州亞運會做了30條龍舟呢!”黃正興說。

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夕,中國女子龍舟隊需定制一批龍舟,采購商家遍訪國內各地,最后找到黃正興。

“以前制作龍舟沒有圖紙,完全憑借經驗來設計,每條龍舟都是不同的。”黃正興回憶,為廣州亞運會提供龍舟時,訂購商提供了專業的圖紙,現在龍舟制造廠一直沿用該圖紙的設計,并打造了一個模具。“龍舟底板外型是個‘W’,阻力更小,更好劃。”

近年來,黃正興打造的龍舟主要賣到湘陰、汨羅、邵陽、懷化等省內各地,省外則賣到了江西。“近的客戶,來廠里接了龍舟,下瀏陽河直接劃走;遠的客戶,就用大車運走。”

【手藝傳承】

“勢力范圍”遍布瀏陽河,徒弟開廠制舟

瀏陽河邊,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龍舟隊。每年臨近端午,附近各村都會摩拳擦掌,扛船下河比一比。

“瀏陽河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龍舟是我做的。”提及自己的“勢力范圍”,黃正興十分得意。

“以前都是訂船的人家買好木材,我們上門去做。”黃正興家住在黃興鎮光達社區,從13歲起,黃正興就開始和哥哥學起造船手藝。2011年,黃正興的哥哥去世。“手藝不能失傳啊。”

黃正興說,他收過幾個徒弟,有轉行的,也有留下來的。“做龍舟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細心,發自內心熱愛這項事業。一般學3年,就可以嘗試自己做龍舟了。現在我們的廠長彭廣勝,就是我徒弟。”

彭廣勝也是黃興鎮本地人。2017年,彭廣勝邀請了村里另外3個年輕人成立了湖南龍船文化體育有限責任公司。由于疫情,公司生意不算好,其他入股人退出,只有彭廣勝一人堅持下來。黃正興也十分看好這個廠,希望他能把好手藝繼承下去。

熱愛

制作龍舟仍在興頭上

古稀之年沒想過退休

前兩年,生意不多,黃正興閑時就會做家具。今年,他從龍抬頭忙起,還不知道要忙到幾月份。“做家具哪有做龍舟好,家具只有一家人看,龍舟可是成千上萬人看呢!”

古稀之年,黃正興對龍舟制作仍在興頭上,沒想過自己什么時候退休。“身體好就一直做下去。”去年,黃正興發現肺部長了一個腫瘤,化療了幾次之后才做手術切除掉。“現在感覺沒什么不好的地方。”

“端午劃龍舟,不僅僅是一個習俗,也承載了龍舟‘敢于拼搏、力爭上游、奮勇爭先’的精神,希望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龍舟文化,傳承龍舟精神。”黃正興說。

如今,黃正興每天早上6時上班,下午6時30分下班。從家到龍舟廠,大概有5公里的距離,他都會騎著他的紅色“小電驢”,帶著一大壺水來上班。“我很厲害的,十多分鐘就到了,快到飛起!”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