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不起VS招不滿,托育難題不少
普惠性機構成更多人選擇,但發展成熟家長放心尚需時日
(相關資料圖)
6月7日,小朋友在托育機構的專業照護下學習玩耍。
202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我國0歲至3歲托育服務供給嚴重滯后。傳統家庭在照料嬰幼兒上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市場上的托育機構也不能滿足需求。在我省,0歲至3歲托育供給的現狀,同樣面臨著旺盛的市場需求與托育市場機構稀缺、師資不足、規范缺失等之間的矛盾。
稍微高端專業一點的托育機構,價格都非常高,是普通家庭“托不起”的難題。普惠性托育機構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但師資如何,照護是否細致,飲食安全能不能保障,又成為家長們“托得放心”的擔憂。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廖瑩 何林靜
入園難
價格高,距離遠
合適的托育機構太難找
“我已經找了兩個多月,還是沒有為兒子找到合適的托育機構。”龍彥琳大兒子已經14歲,正在上初中,小兒子才2歲。她和丈夫經營的餐飲店生意越來越忙,老人年紀大沒法幫忙帶娃,夫妻倆打算將小兒子送到托育機構。
龍彥琳的餐飲店開在長沙市岳麓區政府附近,她走訪了周邊幾個幼兒園,發現都不太合適。
“想找好一點的,都在商圈中,比如梅溪湖的暖房子托育中心,銀盆嶺萬達中心的美吉姆托育,價格也偏高。”龍彥琳透露,這兩家托育中心師資和教育模式都比較好,但價格都在5500元以上,自己家庭有點難以負擔。
龍彥琳也咨詢了不少普惠性幼兒園,比如長沙市岳麓區第十二幼,可以招收2歲及以上的寶寶,保育班價格為每個月2880元。“感覺價格還好,但距離我們稍微遠了點,沒有校車,不是很方便。”
“目前孩子是舅媽幫著帶,我們繼續為他找合適的托育機構。”龍彥琳坦言,自己了解發現,目前很多能招收0—3歲寶寶的托育機構,多以高端盈利性機構為主,普惠性托育機構比較少,所以選擇起來會比較難。
安心難
遭遇“托育坑”,家長很難放心將孩子“托出去”
大部分0—3歲的孩子,語言還不熟練,進食也無法完全自主,甚至上廁所還依賴尿不濕。將這樣的孩子送到托育機構,家長很難放心。
來自長沙的博主“九九”,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篇控訴文,標題為《長沙托育踩的坑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該博主表示,因為自家孩子無人帶,于是她在家附近選擇了一家專門做托育的機構,一個月的費用是4000元左右。但是在就讀期間,孩子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狀況,揪著“九九”的心。
“每天晚上都是整晚整晚哭,還總是說要走要走,而且身上經常有傷痕,詢問托育機構老師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除此之外,“九九”還在博文上寫道,她交代老師的注意事項都不能很好地落實,園區伙食也較差。最后,“九九”忍無可忍選擇了退園。
與“九九”的遭遇相似,市民羅欽欽將2歲3個月的女兒送到長沙市雨花區一家托育機構,孩子卻沒能受到好的照護。
“價格為4680元每月,不算便宜了,其實我每個月的工資到手也只有這么多。”羅欽欽家住在雨花區新城新世界小區,托育機構離家不遠,價格對她來說雖然略高,但為了孩子能被照顧好,她和丈夫沒有過多地猶豫,選擇了這里。
不料,孩子入園的第三天,就因為拉了便便后尿不濕更換不及時,導致整個屁屁紅腫。“我們入園前就反復和老師說了,女兒拉了便便一定要及時清理,不然屁屁會紅。”羅欽欽氣憤地表示,孩子擦了一個星期的藥,目前還沒有結痂,每天哭鬧不已。
“入園時一次性交了半年的費用,我現在要求退款,讓孩子退園。”羅欽欽找到該托育機構,負責人和當事保育員也只是道歉,稱以后一定會注意,但并不同意退款退園的處理方式。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準入門檻不統一,大多數機構選擇內訓托育師,而相當部分的小型托育中心又沒有內訓能力,為帶教老師的保育能力帶來隱患。
日前,長沙蓓樂嬰托育服務有限公司就被長沙縣行政執法局檢查,經查發現該托育機構聘用未進行健康檢查或者健康檢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員,嚴重破壞托幼衛生保健秩序,對其予以通報批評。
根據長沙市衛生健康委提供的2022年數據,僅有5家托育機構獲評市級示范性托育機構。目前市面上,通過規范化備案的托育機構僅在少數。這也是很多托育機構讓家長不放心的重要原因,服務態度、硬件設施情況以及師資配備等情況也一直局限著托育機構的發展,不能進行規范化發展管理,也讓更多地托育機構失信于家長。
生存難
招生難,成本高,一個月虧了4萬多元
與多孩家庭托育困境相比,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托育機構遭遇“招生難”,生存也不容易。
有調研數據顯示,我國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表示存在托育需求,而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僅為5.5%左右。莫女士的孩子在長沙岳麓區思迪姆教育機構托育了約半年時間。從今年3月開始,該機構一直停課,直到莫女士等多名家長們親自找上門,才發現該托育中心已經拖欠7個月租金,即將面臨倒閉,園區負責人也已經失聯。
招生難的問題,鄧燕燕也曾遭遇。2022年初,鄧燕燕在老家常德市臨澧縣通過加盟了一家大型托幼機構品牌,開辦了一家托育園,并以年租金8萬元租下了占地900余平方米的場地,可提供120個托位。但直到2022年年底,還只招到了12個孩子。
記者調查了解,市面上的托育機構大多是自籌建設資金,少數屬于小微型企業和加盟店,托育機構運營成本是“租場地”和“發工資”的剛性支出,且呈逐年上漲的趨勢。很多托育機構面臨店面成本高、專業人才成本高等問題。
鄧燕燕的托育中心就是如此,“每個月要支付帶教老師與生活老師的工資,加上房租水電和廚師工資,而入園的孩子又不多,我一個月虧本4萬多元。”
發展難
標準化人才缺失,托育行業社會信任度低
“現在很多托育機構,沒有專業的保育員,就是幼師頂上去。事實上,0—3歲的孩子托育,需要更多專業知識來照護。”趙金亮是某早教企業的負責人,所在公司屬于學前教育領域的知名企業,專注于0—6歲孩子的學前教育研究運營,在長沙為各種托育機構提供指導與服務。
趙金亮表示,目前很多早期教育專業,培養的大多是幼兒園階段的老師。而0—3歲孩子需要的保育員、育嬰師,市場很少有專業培養,導致這個群體的專業素養,需要一定程度的提升。
正因為這樣的現狀,導致很多家長無法放心將孩子交給托育機構,帶來社會信任度的問題。
“在我看來,0—3歲的孩子托育,要達到良性的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趙金亮表示,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托育機構發展成熟,家長放心托娃,才能形成良性的局面。
(一審:熊泊宇 二審:盧小偉 三審:蔣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