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全球熱議:AI+新課標,高考后語文該何去何從?

來源:華聲在線2023-06-09 08:29:03


(相關資料圖)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實習生 鄧虎 龍思汝

6月7日,高考如期而至,和往年一樣,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依然受到廣泛關注。然而不同的是,今年網上興起的AI高潮讓“AI寫高考作文”等話題登上熱搜榜單。那么AI的高考作文水平究竟怎么樣?在AI技術的沖擊下,學生還要怎樣去學習語文呢?今日,記者采訪了湖南語文名師,聽聽他們的看法。

體驗

AI“秒”寫作文,有思維但無情感

“時代在變,技術在變,但人類對好故事的需求從未改變……”“故事是人類最古老也最智慧的一種表達方式……”“‘從前,有一只烏龜和兔子在比賽跑步……’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故事,而這只兔子也因為這場比賽而聞名于世。”6月7日11時30分,湖南高考語文科目一結束,各大數碼科技公司的AI考生們便開始“秒”寫作文,甚至不少老師還給AI作文打出了高分。

“昨天,我就已經在網上閱讀了ChatGPT寫的作文,得分點基本都有,并且思路清晰,但是沒有靈性。”作為一線教師,湖南師大附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劉芳一直在默默關注AI作文。她告訴記者,語文科目是集合了思維和情感的基礎學科,而思維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劉芳表示,AI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會改變教育的生態,語文教育教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組織更高效的教學活動,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力,激發獨屬于人類的豐富情感和思考,這個是肯定不會被替代。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的基本屬性。AI除了比較容易替代其工具性外,豐富的人文性很難替代。”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語文高級教師鐘武偉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寫一份公文,其基本內容、格式、語言都比較程式化,AI比較容易掌握,這可以為人類提供較強的輔助功能,但若想請AI為自己創作一首個性化的詩歌、一篇個性化的散文、一篇有創意的小說,這就很難,因為每個人的志向、情感、興趣,乃至語言表達習慣千差萬別,可謂眾口難調,AI難以替代。

同樣,南雅中學語文教師劉彩云也認為,AI確實是很神奇,可以快速地撰寫一篇文采、內容俱佳的文章,但AI作文是一次機械的組合,“目前看來,它難以具有人類細膩的情感、個性的觀察、獨特的實踐。”

解讀

新課標重視核心素養,AI無法替代

記者了解到,2020年,湖南開始實施新課標,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而這一點也正是AI無法替代。

劉芳告訴記者,新課標以語文課程培育的“核心素養”為導向,聚焦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所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讓學生看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自身變化和顯著進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更注重語文思想、語文思維和語文方法等,在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語言運用,發展思維能力,促進審美創造。學生的核心素養是AI所替代不了的。

“偉大的藝術作品更多是人的激情天賦靈性鑄就的感性的杰作,它有偶然性和非邏輯性,這是AI寫作不可能擁有的。”長沙市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楊準告訴記者,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課堂對核心素養中提及的語言和文化的要求一直比較重視,然而相較于傳統課堂更注重學生語言文化的積累,新課標下,會更提倡對學生思維和審美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同時,更注重他參與的過程,即便是在對答案和結果進行評價時,學校也更注重的是學生的邏輯角度和思維品質,并非簡單正確與否。

長沙市卓越教師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長沙市一中語文正高級教師周玉龍表示,今年的新課標卷作文題的命制給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而其中的“情理”就是指課標的要求、新教材單元主題與人文要素等展示的學習任務。

周玉龍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不僅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信息的篩選與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還特別重視學生對社會、時代、民族等的觀察與感受能力,“命題的文化元素是顯而易見的,考題也體現了為時而著、為事而作的要求,若是‘不聞窗外事’,考生很難寫出精彩的文章。”

此外,鐘武偉也表示,忽視課外與實踐是以往語文教學的不足之處,新課標實施后,就要求今后的課堂教學加強情境性,拓寬知識面,這是當前與今后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除了上好課,學好教材,教師一定要引領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同時多親近自然,參加體驗社會生活,關心國家大事,涵養家國情懷。“學生的積累越多、視野越廣、格局越大、情懷越深,就不愁學不好語文。”

支招

核心素養應在日常生活中提升

采訪中,不少教師表示,AI寫作并不是為了取代人類的寫作,而是為了輔助人類的寫作,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但不能替代學生的思考和創造。那么,學生該如何學習呢?

長沙市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歐鵬舉說:“關于語文學習,廣泛的閱讀,適量的訓練,深入地思考這三點值得重視。”在他看來,閱讀在平日里,訓練在關鍵時,善于思考的意識要始終保持。進入高中后,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對一些基礎性的文藝理論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可挑選一些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作品進行閱讀。同時,要避免盲目刷題,要保證所做試題有思維訓練的價值,能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并且,學生需要時刻有語文學習的意識,勤于思索,善于勾連,看到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都可以想一想其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系,能將其記錄下來最好。

“針對語文學習,我個人覺得閱讀最重要。”劉彩云表示,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是圍繞考試展開的,是功利性的。因此,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精讀,讓學生發現文本不同角度的美,調動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個性解讀,多鼓勵,讓他們多一些成就感;再者,可以從同一作者、同一主題、同一文體、同一本書等方面多補充閱讀資料,擴大視野;并讓學生多動手,對文本進行批注、寫短評或讀后感。

(一審:夏博 二審:盧小偉 三審:蔣玉青)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