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不要獨自外出游泳!夏天來了,這些防溺水知識請牢記

來源:華聲在線2023-05-23 17:48:00

華聲在線5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琪 ?實習生 何林靜?廖瑩通訊員 曹仲輝)天氣漸漸炎熱,又到了青少年擁抱自然、舒展天性的大好時光,卻也是溺水事故高發期。為進一步提升廣大青少年、家長對溺水事件的重視,增強防溺水意識和自我救助能力,湖南省衛健委健教中心今日發布提醒:夏季來臨,家長和孩子一定要熟知防溺水安全知識。

一、?防溺水安全須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也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更不要私自到江、河、湖、水庫等地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要了解清楚。若有危險警告,則不能在此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游泳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后一小時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3、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后再下水游泳;鑲有假牙的同學,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惡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沒有雜草、巖石或其他障礙物。以腳先入水較為安全。

二 溺水時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如周圍無人,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緩解抽筋。

三、 發現有人溺水時的救護

1.如果發現有人溺水,首先要大聲呼救,叫更多的人來幫忙。

2.發現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現場器材,如繩、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也可以將衣服連在一起當做繩索。

3.需要下水救溺水的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告訴他,不要驚慌,有人在救你。

4.下水救人時,不要從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應放手自沉,溺水者便會放開。救人者應繞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潛入水下,從其左腋下繞過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勢將其拖向岸邊,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窩拖帶上岸。

5.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現場水情,不應輕易下水,應呼救或報警。 特別強調: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不能貿然下水營救,應立即大聲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

四、溺水者救上岸后急救方法

1.將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刻撬開牙齒,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雜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拉出舌頭,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將溺水者舉起,使其俯臥在救護者肩上,腹部緊貼救護者肩部,頭腳下垂,以使呼吸道內積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為嗆水而耽誤了進行心肺復蘇的時間;

3.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應頭向上做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并盡快聯系急救中心或送去醫院。

五、這些溺水認識誤區要避開

1、溺水后都會大聲呼喊

溺水總是悄然發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特別是青少年。有的溺水者池中溺水,看起來卻像是“趴”或“站”在水中發愣,但此時,溺水者可能已意識模糊,應盡快展開救援上岸接受治療。

2、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會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會發生危險,從而放松了警惕!其實從近年來發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數溺水者都會游泳,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些狀況:

3、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

救人的方式有千萬種,但這種手拉手救人的方式不可取,因為結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多人落水!

不管當時情況多么危急,我們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認識: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術難度的,沒有受過水中專業訓練的人員,很難救援成功,特別是對青少年來說。

4、上岸先控水

人在溺水后,水進入肺部會影響氣體交換,導致機械性窒息,引起心臟驟停,控水只能控出胃里面的水,而不會控出肺部里面的水,所以控水法是錯誤的。救助溺水者的當務之急是恢復其氧氣供應,控水會延誤最佳搶救時間。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