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花23萬請人運營抖店收回7000元 涉事公司牽扯多起合同訴訟-天天快看點

來源:華聲在線2023-05-15 16:40:18

華聲在線5月15日訊(記者 謝龍彪 曾映雪)三番五次要求“加錢”,一個多月,交了13萬多。近日,華聲在線《湘問·投訴直通車》《消費投訴》欄目收到網友林女士(化名)的投訴,她與湖南閑庭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閑庭文化)簽訂了抖店合作協議,公司多次要求其加大投資,交錢后,服務沒到位,店鋪也停止運營了,她懷疑自己被“割韭菜”。

合作步步“升級”一個月投入13萬元

2022年6月,林女士接到自稱是閑庭文化“吳老師”的電話,對方向其推薦了“價值”2990元的短視頻剪輯和運營課程,林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便報名了。


(相關資料圖)

次日,公司一名業務員和林女士談起抖店運營方面的合作,稱只需繳費5998元就可由公司全程代運營電商項目。

交了5998元后,“吳老師”再次建議林女士“升級”合作,向她推薦了59800元的套餐。林女士告訴記者,公司承諾開4家抖店,除了基礎運營外,還可以給抖音賬號精準漲粉10000,匹配500達人分銷,贈送5個櫥窗。“吳老師稱,這個合作模式屬于承諾收益版,開店次月收益會很明顯,有的客戶月收入達到2-3萬元。”

“吳老師”宣稱每月有2-3萬穩定收入。(投訴人 供圖)

聽信承諾的林女士再次交費升級了套餐。7月初,公司很快為林女士開好了2家抖店,由公司運營主管劉先生負責項目的運營。

隨后,“吳老師”再次以4家抖店的貨款押金、參加抖音818活動、櫥窗運營為由,分別向林女士收取了4萬元、3萬元和998元。“從6月報名短視頻培訓到合作開抖店,一個多月,我向閑庭文化陸續支付了13萬余元。”

林女士向閑庭文化匯款的明細。(投訴人 供圖)

運營“形同虛設”? 投資23萬收回僅7000多元

然而,高投入卻沒能帶來“高回報”。公司承諾為林女士開設的4家抖店截至目前只開了2家,精準粉絲和達人分銷等承諾均未兌現。由于兩家店鋪評分低,出單量少,林女士懷疑“公司根本不具備運營抖店的能力,純屬套路錢。”

“當初交3萬元參加抖音‘818’活動,吳老師稱,會用這筆錢邀請3位達人幫忙帶貨,還說會讓我的店鋪去參賽,贏的獎金歸我。” 但林女士事后才發現,8月18日當天店鋪沒有成交一個訂單,且自己的店鋪壓根沒參加過“818”活動。

“那3萬元是直接轉到吳老師的私人賬戶的,我聯系她,她電話不接微信不回。”林女士聯系閑庭文化要求退款,公司表示只能退2萬元押金。

2022年9月,負責抖店運營的劉先生從湖南閑庭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離職,并向林女士結算了兩家店鋪的營收,共5500余元。“他向我透露了公司的一些‘內幕’,說我之前交的錢,沒有用在運營上,才導致店鋪無法正常運營。”林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其中一家店鋪是用劉先生的信息注冊,他表示自己離職后,會繼續幫林女士運營這家店鋪,幫她把錢賺回來。

在后續運營中,劉先生再次以貨款押金、達人費、雙十一活動周轉金等為由,向林女士收取了十余萬的運營費。每當林女士問起收益時,劉先生卻含糊其辭,表示要過一段時間收益才能到賬。在其不斷催促下,劉先生才于12月向林女士結算了1000多元的營收款。

林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兩家店鋪都已停止運營了,“一共投了20多萬,僅營收7000余元,我無法接受。”

閑庭文化給林女士開通的2家抖店。

公司不接受采訪,近期有多起涉合同糾紛的訴訟

4月27日,華聲在線《消費投訴》欄目記者來到閑庭文化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李經理表示,“吳老師”提前休假了,要五一之后才回公司。5月8日,記者再次前往閑庭文化,仍未見到“吳老師”,李經理表示,“不需要聯系她,我負責對外回應,目前,公司已與林女士協商一致。”

針對“吳老師”私下收錢不履約、運營人員用個人信息注冊店鋪等情況,李經理稱公司不接受采訪,相關問題不予回應,投訴人有異議建議走司法程序。另外,李經理還透露,“運營主管劉先生在離職后,不僅挖走公司客戶,還騙了客戶不少錢,目前公司已報警了。”

無獨有偶,4月28日,《消費投訴》欄目又收到另一名陳姓網友投訴,她稱,閑庭文化以開抖店名義收取了9800元,對接人也是“吳老師”,“她宣稱可以做到3-5萬的月營業額,實際上沒兌現,我已經向長沙縣人民法院起訴閑庭文化了。”

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詢發現,5月9日、10日、11日,均有涉及閑庭文化合同糾紛的案件開庭。

(本欄目將繼續關注)

企查查上查詢的閑庭文化新增開庭公告。

市場監管:9個月內處理29件涉閑庭文化投訴

長沙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湘龍市場監督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閑庭文化去年8月遷入長沙縣,市場監管部門累計受理了29件投訴,曾多次約談該公司,“由于雙方行為屬于合同糾紛而非消費糾紛,監管部門只能協調雙方協商解決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林女士)這起糾紛涉及金額較大,建議其收集好證據,報警處理或通過司法途徑維權。”

該負責人提醒廣大網友,短視頻行業發展迅速,出現了短視頻培訓、電商代運營等一批新興行業,雖然新的創業模式值得鼓勵,但新行業,也面臨新的問題和風險,消費者在投資時,務必保持警惕,注意防范風險。

(一審:劉樂 二審:蔣俊 三審:王亞奇)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