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邢玲
連日暴雨、水位上漲,益陽高新區魚形山水庫大壩壩體滲水。
(相關資料圖)
“報告指揮部,滲水區位于大壩下游三級壩坡,目測濕潤面積約1.8平方米,但沒有出現明顯的浸水現象。”
“收到,馬上組織水利專家趕往現場探測。”
15分鐘后,專家組趕到現場,一場水庫排險戰斗立即打響。
奇怪的是,專家到達現場后,沒有召集當地力量投入排查,而是就地擺弄起了設備。
管涌滲漏檢測儀、水下機器人、無人機、涵管探測機器人……很快,在技術員的操控下,一個個“偵察尖兵”出發了。它們對大壩及其周邊滲水入口、滲水通道、滲水范圍等,來了一次全方面探測。
不一會兒,水下機器人“報告”:壩體滲水為裂縫滲漏,并已找到入滲點具體位置,距左壩肩2米,高程74.5米。
無人機傳回實時影像:涵管出口有水流出,疑似涵管滲漏。
管道機器人也交了“作業”:涵管壁未發現明顯裂縫,初步判斷是閘門止水老化產生滲水,滲水流量約0.015立方米每秒。
指揮部綜合雨、水、工、險情分析研判,決定按照《魚形山水庫應急搶險預案》,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并開展險情搶護。
“偵察尖兵”先行、水利專家坐診、管理單位搶護,經過1個多小時奮戰,魚形山水庫滲水區域滲漏險情第一時間得到有力處置。
至此,由省水利廳和益陽市政府主辦的2023年“5·12”防災減災日水旱災害防御宣傳演練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