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聲在線3月24日訊(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張曦)3月23日,全省60多名植保測報員冒雨深入田間,調查水稻二化螟冬后基數,分析當前蟲情動態,研判水稻病蟲害發生趨勢。省植保植檢站發出“警報”:田間蟲量激增,大發生態勢明顯,主產糧區要警惕二化螟暴發,打好“蟲口奪糧”主動仗。
(植保測報員在田間調查蟲口基數。吳勝琳 攝)
二化螟又叫“鉆心蟲”“蛀心蟲”,是水稻生產的主要病蟲害之一。近年來,受栽培制度、氣候不利等多重因素影響,二化螟在全省發生危害范圍、程度呈加重趨勢。近兩天,省植保植檢站組織38個水稻重點縣的植保測報員,集中調查赫山、資陽、沅江3區市6個鄉鎮20多個點的二化螟冬后基數。據調查交流,當前38個縣二化螟越冬基數畝均蟲量為11323.7頭,較去年同期增加38%,最高丘畝均蟲量10萬頭。
(從田間廢棄禾稈中剝出的二化螟害蟲。尹麗 攝)
專家預計,今年湖南水稻二化螟總體呈大發生態勢。湘中南、湘東、環洞庭湖部分糧食主產區防控形勢尤其嚴峻。省植保植檢站發出“警報”,各級植保植檢機構要全面壓實防控責任,全力打好“蟲口奪糧”攻堅戰。各地植保植檢站要嚴格按照省里的方案,因地制宜開好“方子”,確保措施落實落地落細。
“蟲口奪糧”早抓早主動。省植保專家張政兵提出,抓住二化螟蛹期抗逆性差的弱點,在二化螟化蛹盛期,重發區全面推行翻耕灌深水滅蛹,結合性誘等措施,全力壓低蟲口基數,“治早治小、代代嚴防”,減輕發生程度,防止二化螟暴發,實現植保控害保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