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手麻上肢痛,都是“頸椎”問題嗎?康復專家說點你不知道的

來源:華聲在線2023-03-24 20:31:03


(相關資料圖)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趙思佳 朱有棟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青少年頸椎病變比例不斷增加,頸肩痛、手臂麻木的問題在醫院門診中司空見慣。可是,真的都是“頸椎”的問題嗎?

那可不一定!近日,飽受間斷性肩痛伴手麻困擾的18歲王同學就在湖南省康復醫院聽到了一個新詞語——四邊孔綜合征。

3個月前,王同學開始間斷性肩痛伴手麻,輾轉了多家醫院未能找到病因,無奈之下按頸椎病反復治療,癥狀始終不見好轉。后來經朋友介紹,王同學來到湖南省康復醫院骨與關節綜合康復科就診。科室主任歐陽文湘教授詳細詢問了他的就診經歷后,立即在科室內部組織集中討論,結合此前已完成的影像學檢查,發現傳統的“頸椎病”“肩袖損傷”等均難以解釋他的病情,盲目治療可能會進一步加重病情。

經過更深入的溝通,他們了解到王同學近1 個月每天都花幾個小時參加羽毛球培訓,于是確定了新的診療方向,讓王同學完善了上肢肌電圖檢查,結果發現腋神經卡壓。配合臨床體格檢查,最終找到了困擾王同學已久的原因一一四邊孔綜合征。

到底什么是四邊孔?歐陽文湘介紹,四邊孔是人體的一個正常的生理解剖間隙,位置靠近腋下,由岡上肌、岡下肌、肱三頭肌長頭肌腱和肱骨內側圍成。腋神經與旋肱后動脈穿行其中,當間隙變窄,導致腋神經與旋肱后動脈卡壓時,便會產生肩手疼痛、麻木、活動受限,嚴重者產生三角肌萎縮等癥狀,稱為四邊孔綜合征。四邊孔綜合征最常見的原因是肩關節脫位,肱骨的解剖位置發生變化,導致生理間隙變窄,還有反復行肩前屈超過頭頂的運動,比如投擲、游泳、羽毛球等。部分患者由于先天性肌纖維增多,產生四邊孔綜合征的風險更高。

歐陽文湘根據王同學的診斷為他制定了一系列個性化康復治療。通過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藥物治療,中醫定向透藥活血通絡、氦氖激光抗炎促循環、特色浮針治療、穴位注射營養神經等康復治療,再配合中醫針灸及運動療法,一周后王同學已基本從病痛中恢復過來,半月后康復出院。歐陽文湘說,功能康復訓練有利于肌肉萎縮的恢復和粘連的預防,尤其是年輕患者,康復功能要求高,更需加強肌力、肌耐力、關節活動度等康復功能鍛煉。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