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浩
洗牙又稱潔齒,在牙醫學中的正式名稱為潔治術。早在2000年,衛生部法監司已經明確潔齒是對牙周疾病的基礎治療,系醫療行為,應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的有關規定時行監督管理。
近日,有消費者向記者報料,長沙多家牙科機構幾乎都是實習醫生或護士在洗牙,操作人員不具備醫生資質。3月11日至14日,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一現象似乎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客服人員竟自稱醫生,給患者下診斷、開處方。
(相關資料圖)
體驗:多家機構潔牙都非醫生操作,機構不認為有問題
為了驗證這一說法,記者近期走訪了幾家口腔機構,進行了實地體驗采訪。
3月8日,記者來到好大夫口腔(萬達店),花38元團購了一張超聲波洗牙優惠券。當記者進行潔牙消費時,一名身穿護士裝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洗牙操作。記者表示,潔牙屬于醫療行為,要求查看操作人員資質。前臺工作人員露出疑惑表情,潔牙要醫生操作?其稱從沒聽過這樣的說法,并稱“我們這里洗牙都是護士操作的。”
在優享國際口腔(新世界店)體驗時,前臺客服表示“洗牙都是由醫生操作”,給記者洗牙的工作人員也自稱“醫生”,但記者要求查看其資質時,對方卻無法提供。
循力源口腔(附一店)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給記者洗牙的是醫生助理,目前沒有證,目前正在準備考證。她解釋,“洗牙是最基礎的醫療行為,是不是醫生操作,關系不大。”
優伢仕口腔(四方坪店)的洗牙人員胸牌顯示為洗牙師,該人員向記者坦誠,自己并不具備醫師資質,但屬于持證上崗的洗牙師。同時,前臺人員強調,“洗牙不需要有醫師資質。”
記者在多家機構的團購APP產品頁面上看到,洗牙項目備注了“執業醫師操作”,而實際情況卻頗為迥異。
治療:“醫生”下治療方案,無法出示醫師證
3月9日,記者在優伢仕口腔(芙蓉南路店)進行洗牙消費時,操作人員為一名邱姓工作人員。洗牙期間,邱某某稱記者口腔有結石、牙齦有炎癥,建議讓醫生看看情況。
隨后記者被安排到一間咨詢室,工作人員陳某負責接待記者。陳某稱,她和邱某某都是醫生,并建議記者做一次牙周治療項目,優惠后價格為1500元。繳費后,記者再次被帶到操作間,由醫生趙某進行牙周治療操作。
治療結束后,記者通過長沙衛健官方微信核實,并未查到邱某某與陳某的醫師資格證。隨后,記者向陳某提出查看其資格證的要求,此時陳某則改口稱自己并不是醫生,而是醫院的客服咨詢。
在陳某給記者登記的治療計劃同意書上,其開具的治療項目為牙周治療,并給記者開了一種名為派力奧的藥品。記者查詢發現,派力奧為一種處方藥。記者注意到,在這張治療計劃同意書上,咨詢醫生一欄由陳某簽字。
進展:無證人員開處方藥,衛健部門介入調查
次日,記者將情況反映到了天心區衛健局,目前該局已對此事介入調查,并就該醫療機構相關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該局負責人表示,邱某某并非持證醫生,陳某也只是該機構的一名客服人員。
“確確實實流程上有一些問題。”3月14日,優伢仕口腔(芙蓉南路店)一名史姓負責人給記者來電,其稱因為當天記者到店時間比較晚了,(人手不足)導致流程上出現了問題。該負責人補充道,后期會按照相關規定和流程進行整改。
3月10日,開福區衛健局工作人員回應稱,護士在醫師的指導下可以進行潔牙操作。當得知整個過程是由護士單獨操作后,其表示會去核實相關情況,并將結果反饋給記者。但截至發稿時,記者仍未收到相關回復。
提醒:潔牙也應查看工作人員相關資質
專家提醒,潔牙是對牙周疾病的基礎治療,主要是通過清除堆積在牙齒上的可致病的牙石與菌斑,消除牙齦的炎癥,達到預防與治療牙周疾病的目的。
洗牙對操作者、洗牙的場所及洗牙的器械都有嚴格要求。因此,消費者在潔牙時切記選擇正規機構,并查看工作人員的相關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