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記者 黃欣然
2月13日晚,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大三學生李宏庚在學校圖書館,準備著新學期的功課。一天前,他還在長沙縣泉旭社區,組織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剛過去的這個寒假,李宏庚幾乎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社區團組織工作中,他說這是一場與家鄉的“雙向奔赴”。
(資料圖片)
因為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2017年,還在長沙縣職業中專學校讀書的李宏庚家庭突遭變故,是母校老師和家鄉政府施以援手,幫助他走出陰霾。2019年,李宏庚進入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學習旅游管理專業,3年后,他通過專升本考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當李宏庚看到長沙縣共青團正招募一批兼任村(社區)團組織副書記,他火速報名。“家鄉幫我渡過難關,是時候回饋家鄉了。”
近50天,作為泉塘街道泉旭社區團組織兼職副書記,李宏庚每天穿梭在社區樓棟之間,挨家挨戶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排查安全隱患,同時號召在家大學生同他一起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中。
猜燈謎、張燈結彩,泉塘街道的鬧元宵活動是李宏庚這個寒假最難忘的。從活動策劃、節目編排到串場主持,李宏庚身兼數職。“辦一場活動需要各方支持,聯絡、協調不容易。但看到鄰里和諧、合家團圓的場景時,心里特別開心,這大概就是基層工作的意義。”
深入社區、走村入戶,像李宏庚這樣假期在基層團組織兼職團干部的大學生還有很多。
早在去年暑假,來自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邵睿華就已經成為衡陽市石鼓區合江街道團組織兼職副書記。在校讀書時,他線上維護運營團組織網絡系統。放寒假后,他參與合江街道黨政綜合辦公室的工作。
春節期間,邵睿華來到合江街道轄區的江霞村合江中學,看望他點對點聯絡的中學生。“這個學生和留守在村的奶奶相依為命,之前他和奶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巧當時我也感染了,只是電話詢問了情況。放假有空了,我就去他家里看望。”
這種與困難居民、村民點對點聯絡的幫扶形式讓邵睿華親身感受到了基層工作的重要性。“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需要我們。”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劉志奇也在石鼓區合江街道團組織擔任兼職副書記,就讀化學工程專業的他每天泡在學校實驗室,很少與社會接觸。“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衡陽人,但對這座城市的街道、社區以及村鎮并沒有深入了解。”劉志奇想利用這個機會,在基層一線,與家鄉當地人有更加緊密的聯系。
鄉村調研、政策宣講、幫扶困難群眾……“沉浸式”體驗后,劉志奇深感基層工作的不易。“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找到切入點,問題總會解決。”
雖然離博士畢業還有3年時間,但劉志奇已經定下了考取家鄉選調生的目標。“我的研究方向是儲能電池,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我相信能用自己所學,助推家鄉科技發展。”
從“象牙塔”到基層一線,越來越多的00后大學生選擇扎根基層,與家鄉建設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