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昱
“媽,衣服快穿上,別著涼了。先到沙發上休息下,馬上就吃中飯了。”1月17日上午10時許,長沙白沙路天心區政府宿舍內,彭躍華照顧婆婆吸完氧,便開始在廚房忙碌起來。老人雖步履蹣跚,卻堅持自己慢慢走,8年前因為中風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多虧兒媳彭躍華的悉心照顧,身體才得以慢慢恢復。
(資料圖)
全家一起用餐,最最溫馨幸福的時刻
彭躍華的公婆住在小區一樓,為了方便照顧兩老,她與兒子商量在樓上買了房子,自己一邊照顧公婆一邊幫忙照顧孫子孫女。1月17日10時許,記者剛靠近一樓大門,一股鹵料香味撲鼻而來,彭躍華正在煮牛肚、豬耳朵、豬腳,一旁還擺放著肉丸子、扣肉等年菜。
“兔年快到了,我家也是個‘兔子窩’,我和丈夫、兒子以及公公都是屬兔的。”彭躍華滿臉笑容,今年她將滿60歲,為了過好新年,她特地準備了很多年貨。“今年要好好慶祝下,最近有點忙,還沒來得及買小燈籠、窗花,下午準備去一趟超市。”彭躍華嘴里念叨著,雙手也沒停下,看得出對即將到來的農歷新年非常期待。
“公公89了,婆婆也有83歲了,給他們做菜,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兒子兒媳的口味就偏重一點。”對于家人的口味,彭躍華拿捏得很準,退休前她是幼兒園的保育員,在她看來,照顧家庭也跟照顧孩子一樣,關鍵是要有耐心和細心。
彭躍華將昨晚全家人吃飯時拍的視頻翻了出來,向記者一一介紹。“這是我兒子拍的,公公跟我丈夫小酌一杯,婆婆能自己吃飯了,兩個小的我和兒媳同時照看。”彭躍華難掩喜悅,“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坐在一起吃飯,我感到特別開心和幸福。”
對于彭躍華而言,這份別人眼中極度平常的溫馨幸福,來得并不容易。
8年如一日,精心照顧中風婆婆恢復正常
8年前的那個晚上,對彭躍華全家人而言是一個噩夢。2014年下半年一天凌晨3時,熟睡中的丈夫突然接到公公的來電,語氣急促,放下電話夫婦倆急匆匆地就往公婆家趕。
就在那天凌晨,彭躍華的婆婆下床起夜,突然“嘭”地一聲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公公束手無策,只得打電話求援。“我們趕到后,第一時間把婆婆送到了醫院。經過3個月的救治,人雖清醒了過來,但生活無法自理,反應也遲頓許多。”彭躍華說,當時她退休沒多久,跟丈夫商量后決定搬到公婆附近,方便照顧兩老。
“婆婆以前也是位鐵娘子,家事一肩擔。可病了以后有話講不出,想走走不動,經常不愿搭理家人,一個人生悶氣。”為了緩解婆婆的情緒,彭躍華嘗試各種方法勸說安慰老人。在她的勸慰和細心照顧下,老人慢慢接受了現狀,并樹立信心完成康復。
“喂飯、理發、修指甲、洗澡都沒有抗拒,任何一點進步,我們都會鼓勵。”有了家人的鼓勵和彭躍華事無巨細的體貼照顧,老人的身體在時間流逝中慢慢好轉,如今的她已經可以自己吃飯,可以在無人攙扶的情況下緩慢行走,可以自己上廁所……聊起婆婆的康復,彭躍華不忘夸獎道,“婆婆很配合我,每天堅持吸氧和鍛煉,才能恢復得這么好。”
“我的媳婦好呢,一直照顧我們兩個老人。鄰居們看到了,都要豎大拇指。”采訪中,彭躍華的公公一直拉著記者的手,夸獎好兒媳。
“我兒媳看到我照顧老人,經常來幫忙打下手,我很欣慰。”彭躍華說,每個人都會變老,照顧老人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也希望這樣的家風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