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青春湖南丨劉新結代表:希望更多青年回鄉創業

來源:華聲在線2023-01-13 22:34:54

文/視頻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潔規


(相關資料圖)

(湖南省十四屆人大代表劉新結。記者 楊潔規 攝)

【人物檔案】

劉新結,1999年出生,湖南省十四屆人大代表、衡陽市衡山縣吉豐農機合作社法人。

靦腆、寡言,這是初見面的幾分鐘里,今年新當選的省人大代表劉新結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的故事,與土地分不開。2019年,劉新結嗅到農村農業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毅然回到農村,成為一位農民。但劉新結可不是祖輩那樣的莊稼漢,而是“愛農業、懂技術、善管理、精經營”的“新農人”。

(劉新結駕駛農用機械在耕種。受訪者供圖)

從汽修工到“新農人”的轉型

劉新結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衡山縣開云鎮雙全新村二十三組承包了40余畝水稻。2016年,因家庭原因,中專沒畢業,劉新結就輟學去一家汽修廠做了學徒。

2019年,劉新結回鄉看望父母時,他看到田間地頭務農的鄉親正頂著烈日,背著農藥桶來回移動噴灑農藥,很是辛苦。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撂荒,他十分惋惜。

“自己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自小便與土地結緣、與糧食為伴。既然沒有人種地,那就我來種!”劉新結作出了一個有別于同齡人的決定,回到村里跟父母一起種糧。

劉新結的決定,遭到全家人的強烈反對,“好不容易去了城市,又跑回農村種地!”盡管如此,劉新結還是毅然選擇留下。

回鄉后,劉新結用攢下的幾萬元,買回一臺植保無人機,為鄉親們提供各類農業服務,“一天就能給100畝農田撒上藥水,效率特高。”

農忙時,出工一天,進賬近2000元,劉新結收獲第一桶金后,讓他更加堅定扎根農村的決心。

(劉新結駕駛農用機械在耕種。受訪者供圖)

用知識和技術讓農業“新”起來

年輕的劉新結雖然有著無限的熱情和闖勁,卻沒有多少種地的經驗。2020年,他貸款20余萬元,流轉農田500多畝,買來了拖拉機、收割機等農用機械,跟著父母摸索著種植水稻。

當時正值政府推廣再生稻種植,劉新結和父母不分晝夜,趕時間,搶農時,經常顧不上吃飯,雖然是機械化作業,但辛苦一年也就種了300余畝水稻。

“僅靠一家人的力量還不夠大。”當年年底,劉新結又投入160多萬元,組建吉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800余畝,聘請3名機手,長期務農工人10余名,通過機械化、規范化進行農業生產。

那時,誰都是他的老師。向村里老一輩請教,學習耕地的“套路”;一得空就跑去“纏著”農藝師,學習選種和災害防治。插秧、除草、施肥,天天泡在田里的劉新結,“曬得像黑炭”。

經過兩年的打拼,截至2022年底,劉新結此前投入的成本均已收回。“在家種糧要強過在外打工,希望更多的青年加入新型職業農民的隊伍,建設鄉村。”劉新結說。

今年省兩會,劉新結帶來了《關于鄉村振興應提升農業種植人的專業素質的建議》。他認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前提,是要提升農民的專業素質,要大力開展對于農業技能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出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現代職業農民,提高大學生畢業助農的福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