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李海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很多家長憂心忡忡,擔心孩子隨時會變成“小陽人”。
“小兒腠理疏松,易被外邪侵犯,扶助正氣、提高抵抗力可減少孩子患病機率、促進病證康復。”12月23日,湖南省兒童醫院中醫科醫師王雅露結合湖南地域特色,推薦幾種常用中醫治法。
01
兒童預防方
方劑組成:黃芪10g ?白術5g ?防風3g ?薄荷3g
蘆根10g ?連翹6g ?甘草3g
主治功效:益氣固表,辛涼御邪。適用于3-14歲兒童預防新冠病毒。
用法:每日1劑,連服3-5天。3歲以下兒童建議在兒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注意事項:
①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冷飲、肥甘厚味;
②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口服滋補性中藥或中成藥;若需合并口服西藥,建議至少間隔半小時以上服用;
③不適用于風寒者;脾胃虛寒者慎用;
④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⑤有蠶豆病病史兒童禁用;肝腎功能異常兒童慎用。
02
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是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法在孩子體表上進行點、線、面的操作,具有經濟、簡便、安全、易用的特點。對于6歲以下的孩子,下面這套強身健體的手法可以每天做1-2遍。
①推五經:補脾經200次,補腎經150次,補肺經100次,清心經50次,清肝經50次。
②摩腹:用掌或四指指腹置于腹部,做順時針方向運摩3分鐘。
③揉臍:用指腹在臍部,做順時針方向揉轉,揉中加按2分鐘。
④揉足三里: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足三里100次。
⑤揉按背俞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別置于兩側背俞穴上(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右順時針,左逆時針揉轉,揉按結合,每穴50次。
⑥捏脊:用食、中指與拇指對捏脊柱兩側皮膚,由腎俞處,從下往上翻捏至肺俞間8~10遍。
03
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是指將中藥制成膏狀或餅狀敷貼于特定穴位皮膚表面,通過藥物及藥物對穴位刺激的共同作用發揮功效。
現正值“三九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在“三九天”運用“三九貼”穴位貼敷,刺激經絡,可起到溫陽益氣、補肺健脾、溫腎散寒的目的,治病的同時還可調動孩子的陽氣,提高免疫力。
04
增免膏
增免膏是醫院兒童特色膏方之一,其組方由玉屏風散合異功散加減化裁而來。玉屏風散可雙向調節小兒機體的免疫功能,既能抑制免疫亢進發揮抗過敏作用,又能提高免疫力。
異功散益氣補中,兩方相合,使肺脾健旺,增強抵御外邪入侵能力。同時增免膏還加入炒麥芽、焦山楂、炒六神曲等消食化積之品,以防膏方滋膩礙胃。
05
香佩療法
即佩戴香囊,是將芳香性藥物裝入布袋并佩戴在身上,通過藥物揮發的芳香氣味來防治疾病的中醫外治方法,常用中藥有蒼術、肉桂、防風、艾葉、佩蘭、廣藿香等。將上藥研成細末置于袋中,日間將香袋固定于胸前(近膻中穴),夜間不佩戴,將香袋置于枕邊,可起到辟穢驅邪、匡扶正氣、化濁解毒的功效。
06
藥浴療法
藥浴療法是通過用藥煎汁洗浴的方式,借藥力和熱力使藥物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黏膜、經絡進入人體的一種中醫特色療法。中藥浸浴既可避免破壞胃腸道環境,也無需經肝腎代謝,安全性較高。對所選藥物過敏及有嚴重過敏史的孩子禁用。
(一審:王銘俊;二審:胡宇芬;三審:楊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