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女性 > 正文

發現1例確診,僅6歲…專家提醒!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3-10-02 15:13:04

在不少人的觀念里糖尿病是一種老年病然而,這種觀念現在要改了

前不久紹興上虞一14歲男孩患上2型糖尿病并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脂肪肝

近日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又接診了一位6歲的1型糖尿病小朋友這意味這小小年紀就要終身“打胰島素”治療了↓↓↓


(資料圖片)

康康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平時活潑好動、喜歡吃甜食。兩周前,康康媽發現兒子總是喊口渴,需要不停地喝水,還經常要上廁所。

一開始,家長沒多想,以為是天氣比較熱,孩子好動愛出汗,多喝水也是好的。

但持續一周多時間里,康康媽媽感覺到不對勁了,孩子既沒力氣也沒精神,而且小時候沒有尿床的毛病,如今6歲了,怎么反而動不動晚上要“畫地圖”了呢?

于是,康康媽帶著孩子來到了當地醫院的小兒科檢查,通過尿檢發現,孩子的尿液中有葡糖糖,隨即血糖指標爆表了。

這下,家長慌了,于是立即轉到了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經過醫院檢查,康康的血糖高達32.3毫摩爾每升,同時c肽很低,糖化血紅蛋白達11.4%,確診得了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

才中班的小朋友咋就得了“富貴病”了。“我們家里面也沒有家族史,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是糖尿病呢?”康康家人對此一時難以接受。

“1型糖尿病發病都比較急,兩三個星期的時間就可能并發酮癥酸中毒了,情況比較危險的。”該院內分泌科主任金華偉在談到康康的病情時介紹,1型糖尿病,一般和家族遺傳史并無太大關聯。發病說明患兒的胰島素分泌是缺乏的,或者是作用方面有缺陷的,今后孩子必須要通過外源性的胰島素來補充,才能讓孩子的血糖穩定了。

經過治療,現在康康的情況基本穩定,但今后每天餐前注射胰島素這件事,是離不開了。金華偉主任提醒,從這幾年臨床上來看,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正呈現上坡趨勢,之前接診過十幾個5-8歲的兒童1型糖尿病和12-14歲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孩子,除了甜食吃太多,還跟整個環境變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基因突變等綜合因素有關。

石家莊市第二醫院提醒:孩子脖子黑,也要小心糖尿病

近日,10歲的雯雯(化名)因發熱、咳嗽,來到石家莊市第二醫院(石家莊市糖尿病醫院)兒科住院治療。入院查體身高148厘米,體重59公斤 ,BMI26.9kg/m2,營養過剩,面部可見痤瘡,頸部、腋下、腹股溝可見黑棘皮。

家長告訴醫生,發現孩子“黑脖子”已有3年,一直以為是洗不干凈。

肺炎治愈后,兒科為雯雯進行了系列檢查,顯示其空腹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水平高于可檢測數值,2小時血糖達13.0mmol/L(正常值<7.8mmol/L),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1.1mmol/L)。這次找到了“黑脖子”的原因——肥胖癥、高胰島素血癥。

針對雯雯存在的問題,石家莊市第二醫院兒科聯合營養科為其制定了飲食計劃、運動計劃、血糖監測計劃,叮囑家長,定期帶孩子到兒童糖尿病門診隨診,調整治療方案。

兒童糖尿病有哪些高危因素?

(1)糖尿病家族史;

(2)巨大兒(出生體重超過4kg)或低出生體重兒(足月兒出生體重低于2.5kg);

(3)母親患妊娠糖尿病;

(4)超重或肥胖兒童、“黑脖子”兒童。

“黑脖子”即黑棘皮病,是皮膚表皮角質增生、色素沉著,似微小的一連串乳頭狀瘤,觸之似天鵝絨狀,多見于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褶皺處。多為肥胖兒童,往往存在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

慢性病不是成年人的“專利”

近年來,像康康、雯雯這樣小小年紀就患上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甚至痛風等慢性病的患兒越來越多,慢性病低齡化趨勢十分明顯。

“不健康的身體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紹興上虞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湯吉梅醫生說,現在,不少家長存在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孩子能吃是福,尤其是青少年發育期更應該多補。“不少青少年也由于這些飲食方面的誤區,而患上糖尿病、脂肪肝等。”

如何有效預防這些慢性病呢?

湯醫生表示,首先就是要培養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三餐要合理,規律進餐,飲食也要多樣化,要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質、膳食纖維、水果,注意營養均衡,少吃零食、少喝最好不喝含糖飲料等。

對于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她建議家長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飲食結構,均衡膳食,糾正孩子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同時,兒童、青少年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并盡量增加戶外活動時間,這對于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增強心臟活力、提高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促進生長和發育都有好處。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