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賈瑩瑩
日前,又到了新生普查入學的時間了,有很多家長反映入學普查的第一步不是繳納入學相關資質,而是登記家長職務信息,這讓很多家長很費解,也十分反感。
其實這種現象并不是首次產生,在幾年前就有網友曾經爆料一些學校填寫過相關信息,特別是一些發達城市的熱門學校、國際學校甚至在幼兒園入學之前會對家長進行面試,面試的內容涉及家長的工作職務,甚至會通過詢問孩子的教育理念、出游次數、業余愛好等推斷家庭的經濟和收入情況。
針對這種現象的產生,家長們持不同的態度,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上學環境和氛圍很重要,特別是和家庭環境優越、注重教育、資源豐富的家庭的孩子在一個學校上學,孩子未來的“圈層”會不同,人脈關系贏在了起跑線上。有些家長則認為這種登記、詢問、面試會滋長家庭和孩子之間的攀比之心,特別是對于那些家境不是很優越的孩子來講,擔心在校期間的區別對待,進而引發自卑心理。
對此,一些學校也給出了相關解釋。相關的面試和職務信息登記是對孩子家庭、生長環境的一種了解,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實現家校共育。但了解父母的職務信息真的能知悉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嗎?高的職務和好的家庭教育之前有著必然聯系嗎?家庭背景無關教育、無關教學,相反會容易滋生有色眼鏡和區別對待,會讓人對教育公平產生質疑,也會給家長帶來無形的壓力。
目前,某些地區的教育部門已經公開表示,家長的職務信息只用于學生的學籍檔案管理,對教師和其他人員不予公開。如果這種保密能夠真正地落實到位,則會杜絕學校內部的八卦之風、攀比之風,將教育真正著眼于孩子身上,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