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高麗/汪學潮 林雪峰 張斌
今年3月,聯馬團專門派出宣傳官,拍攝制作了短視頻“中國維和護士周娟的一天”。聯馬團在官網、推特等新媒體發布后持續“走紅”。4月1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張軍大使在安理會馬里問題公開會上發言稱贊:近期,聯馬團通過推特視頻展示了中國女性醫護人員周娟在聯馬團二級醫院一天的工作生活情況,廣獲好評和點贊。
(資料圖片)
“周娟身兼數職,既是我們中國第十批赴馬里維和醫療分隊的‘形象大使’,更是戰傷救護的‘急先鋒’。”跟她同樣參加過三次國際維和的醫療分隊隊長許林,十分中肯地介紹起這名維和老戰友。
周娟出生在鄂西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紅色當陽”,是聽著“在當陽打響秋收起義第一槍”等革命故事成長起來的“紅色傳人”,骨子里天生就有“愛好和平、不怕犧牲”的“紅色基因”。
剛上大學不到半年的周娟,依然不舍自己的從軍夢想,堅持去當兵。當兵兩年后考上了軍醫大學,畢業后分到了現在的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當護士。
首次出國維和,要追溯到2013年上半年。她所在醫院首次受命抽組我國第十一批赴南蘇丹維和醫療分隊,剛過30歲的周娟,堅定地遞交了維和申請。集訓期間進行語言考核時,教官發現她英語口語帶有地方口音,擔心出國維和出現交流障礙,把她列入了備選隊員名單。
為糾正發音,周娟找專業老師練了一個多月,最終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憑借口語優勢、嫻熟的護理技能,以及熱心周到的服務,不僅贏得了各國維和官兵和當地軍民的好評,并獲得了聯合國和平榮譽勛章。維和任務還沒結束,就被醫院黨委任命為呼吸消化內科護士長。
二次出國維和,發生在2017年上半年。醫院首次抽組醫療分隊赴馬里維和,由于馬里恐怖襲擊頻發,自然環境惡劣,出于安全考慮,醫院黨委決定優先選拔有過維和經驗的醫療隊員赴馬里維和。周娟不僅順利入選,而且還當上了維和醫療隊所在中國二級醫院的導診護士,同時參與批量傷員和危急重癥患者搶救。
其中最多的一次批量救治,發生在當年11月24日凌晨。聯馬團尼日爾戰斗營遭遇恐怖分子猛烈襲擊,造成3人死亡、14人受傷,馬里政府軍1人死亡、1人受傷,恐怖分子3人死亡。
當看到送來的傷員身上密密麻麻的槍眼直往外出血時,周娟也被嚇住了,職業素養要求她很快鎮靜了下來。按照批量傷病員救治預案,立即協助吸氧、緊急實施心電監護、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等緊急救護之后,又配合醫生對重傷員進行緊急手術。
那次批量傷員救護一直持續到傍晚,周娟滴水未進,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一直堅持到最后。事后,隊友們都稱贊她是“戰傷救護‘急先鋒’”。
正在進行的,是她第三次出國維和。去年下半年,醫院再次奉命抽組醫療分隊赴馬里維和,即將“奔四”的周娟決定再次出征。時隔4年重回中國二級醫院,周娟發現當年親手種的一棵小樹苗,已經長出了粗壯的枝干和繁茂的綠葉。當時她欣慰地想,或許這棵“和平樹”,將會一直在這片紅土地上陪伴一批又一批英勇頑強的中國“藍盔天使”,在國際維和戰場精彩綻放。
三次維和任務中,周娟除了完成門急診急救等院內任務外,還積極參加聯馬團東戰區組織的聯合國日慶祝、婦女節文化之夜、義務診療、人道主義捐贈等多項交流活動,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藍盔天使”良好形象。周娟表示,將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完成馬里成維和醫療保障任務,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