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無法挽回的損失:涿州庫房里的圖書,為什么上不了保險

來源:銀柿財經2023-08-04 10:40:29

一場突發的洪水,讓位于河北涿州的出版企業倉儲書庫面臨百億碼洋的損失。(詳見此前報道《涿州:“出版業庫房重鎮”在洪水中的自救》)

“照現在的情況預估,我們的損失超6000萬碼洋,如果洪水還不退去將更嚴重。”8月3日下午,北京集文天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文天下”)總經理鄒斌告訴銀柿財經,他正焦急等待進入位于北京西南物流中心涿州園的倉庫進行清點。

涿州園匯聚了近百家出版社庫房,其中還包括被稱為圖書界“奧特萊斯”的中圖網。8月2日晚間,其通過官方微博發文透露,“預計至少80%的書(400多萬冊,三億碼洋以上)會報廢”,遭遇“25年來毀滅性打擊”。


(資料圖)

洪水中的圖書倉庫。中圖網官方微博圖片

災害讓本就低迷的出版行業再次遭受重創,同時也暴露出圖書倉儲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多名行業從業人員表示,大多數圖書倉庫事先沒有購買保險,“不是不想,而是達不到承保要求”。

給圖書上保險,究竟難在哪兒?

常態性的缺位

鄒斌告訴銀柿財經,2017年,隨著北京逐步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西南物流園拆遷,包括其公司在內的北京市內大量出版物倉儲企業紛紛搬離,涿州便是主要目的地之一。

2018年,隨著涿州存貨的增多和書庫管理的規范,鄒斌開始考慮經營中的風險,于是主動找到某國有大型金融保險公司,為新落戶倉儲的圖書上了財產險,“書庫的存貨價值2000萬實洋,保費一年大概三四萬元”。鄰近的另外兩家公司也緊隨著購買了保險。

2019年,差不多也是七八月交替之時,涿州下了一場暴雨。這場暴雨讓其中一家圖書公司書籍受損,產生了百萬元損失,保險公司隨后作出了賠付。“我當時在西安參加活動,庫房工作人員打電話反映附近有公司的倉庫漏水,也滲透進了我們的倉庫。”考慮到損失不大,鄒斌沒有選擇出險。

圖書易損,再加上有企業書籍受災的先例,鄒斌更深感為圖書倉庫購買保險的重要性。但令他意外的是,正是那場暴雨之后,保險公司不再同意包括集文天下在內的上述三家圖書公司的續保要求。這之后,鄒斌又找了幾家保險公司詢問,收到的都是相似的回復——拒保。因而這些年,書庫的書都是“裸奔”狀態的。

擁有較高知名度的獨立圖書出版品牌“讀庫”,其書庫于2020年搬到江蘇南通開發區后,用上了國內出版行業的首個自動化智能倉儲系統。借助系統,庫房是實現了迭代升級,機器人經由導航將配貨圖書運送至工作區。即便如此,在銀柿財經詢問讀庫的客服時 ,對方同樣坦言,“找不到承保公司,無法為書籍投保”。

一部分企業主找不到圖書承保公司,還有一部分則壓根從未考慮購買相關保險。8月3日,銀柿財經聯系位于浙江溫州、臺州和江蘇南通等沿海地區的多家城市圖書出版企業負責人,對方均明確稱“未曾給書庫投保”,即便是聽聞此次涿州過億碼洋、百萬冊庫存“生死未卜”的消息,部分仍堅持“不會購買保險”。

“可能是因為我們有種思維定式,不出事不用買保險,出事了就是大事,保險也救不上。”肖飛(化名)是某圖書出版社的營銷編輯,這些天,他的朋友圈都是助力同行紓困解難的內容。在詢問中,他向銀柿財經提及,基本沒聽說身邊有為圖書上保險的同行。可以說,近兩年圖書保險缺位是常態。

保險公司的風險判斷

在某知名保險公司從業近15年的客戶經理張小琴(化名)仔細回想,這些年她確實極少碰到圖書公司為書籍投保的情況,“印象當中只有新華書店買了財產險,但像它們這些大企業一般也都是把書和樓、車、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統一打包,再通過集團統一辦理。單獨保存貨的費率會更高,部分保險公司還會設置存貨的投保比例。”

保險業從業多年的付言(化名)也表示,書庫投保有相關產品,每家保險公司具體情況都不太一樣。“像我所在的公司,適用企業財產保險的主要是基本險、財產綜合險、財產一切險,平均費率約為1.2‰,后兩種包括了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圖書公司可以給書籍進行投保。”

至于保費測算,張小琴說,一般是根據財務報表進貨明細中的進價,不會根據銷售價格定保費,因為若是按照銷售價格出險理賠,對企業來講還是有盈利的,這就會存在道德風險。而如果是絕版書這類收藏品,則還可能單獨按照藝術品保險來界定保險費率。

多位保險行業從業者指出,像書這類紙制品屬于風險較高的保險標的,而為書庫投保這類財產險則由保險公司管控。通俗來講,“管控”就是保險公司對一些高風險的行業、標的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風險低的承保條件優惠點,風險高的設置一些條件承保或批量承保,整體賠付率控制在一定范圍

圖書又怕水又怕火,造成損失的風險高,保險公司的確不太愿意承保。保價一高,企業方又會覺得不劃算。”張小琴解釋稱,一家中小型圖書公司自己保財產險,就算費率再高,保險公司也就收取幾萬元錢的保費,之后如果承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的錢財損失,最終可能賺不到錢。這方面可參考的是造紙廠,“造紙廠也比較難保,同樣由保險公司管控,如果廠房設施管理比較到位的相對容易一些”。

相應的,保險公司對書庫承保的要求、審核都會更為嚴格。銀柿財經了解到,企業為書籍投保不能直接線上操作,需要保險公司上門對房屋設施、消防設施等進行專業查勘。

“能不能按區域進行統一投保”

在肖飛看來,保險公司也是商業機構,追求利潤無可厚非,風險管控過程中勢必會提出嚴格的承保要求,比如庫房選址地勢高、有良好的排水條件、主體結構良好等等,但矛盾之處還在于,很多倉庫都是租用的,圖書公司無權對其進行整改,因而特別是倉儲的圖書,普遍買不上保險

一邊是圖書業利潤不高的殘酷現實,一邊則是難以達到承保要求的倉儲條件。幾位業內人士均認為,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圖書公司在購買圖書保險一事上止步不前。

集文天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清點書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銀柿財經注意到,亦有專家建議借鑒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廣過程中的相關經驗。對此,一位保險研究人員向銀柿財經直言:“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政府補貼,每個行業都普及不具有可行性。

那么在書籍投保的問題上,保險行業能否有讓雙方都滿意解決方案?

就分攤保險成本方面,張小琴個人建議,可對某個區域進行統一投保,這樣保費基數相對較大,承保風險相對分散,萬一其中幾家出現狀況,保險公司也可以減少賠付壓力。對于企業而言,區域統一投保相對于單獨投保在費率是更有優勢,企業還能節省成本。付言也持有相似看法,但他認為難度較高,最后還是要看保險公司是否接受。

在采訪過程中,溫州某圖書批發市場內圖書公司的毛姓負責人表示,自己的圖書公司就購買了保險,“只不過這是批發市場統一購買的,包含在我們繳納的租賃服務費中”。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