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袁恒雷
兩年前出版散文集《十畝之間》后,青年作家馬婷備受鼓舞,筆耕不輟。她將視野聚焦長期生活的城市西安,靜靜聆聽這片土地的漢唐遺韻,用心感受當地城鄉發展的時代新風。風物感心,筆端流云,于是便有了散文集《靜居長安》。
《靜居長安》共分為四輯,依次為第一輯“長安偶見”——書寫對西安城鄉的細致觀察,第二輯“長安巧匠”——書寫實地采訪的各領域能工巧匠,第三輯“長安風物”——書寫西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跡,第四輯“長安佳話”——書寫一系列漢唐名人軼事。四輯體例完整,互相映襯,在漢唐遺韻與時代新風中自由翻飛。
因長期生活于古都西安,作者對當地的歷史文化遺跡與漢唐名人,有著獨到的見解。通過對漢惠帝、漢文帝、漢昭帝等西漢君主帝陵的考察,對“曲江流飲”詠懷古跡、對隋唐天壇的實地踏訪等,馬婷依托扎實的文本功底與“文化苦旅”式的一線手記,生發出的散文帶著性格鮮明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意蘊。作者敬古學古但不拘泥于古境——即擯棄苦吟哀嘆,從歷史古跡與文化名人的往事中提煉出對后人大有裨益的內容,從而實現古今的交相輝映。所以,她筆下的鄭國渠、昆明池、灞源、咸陽湖、草堂等,都能在對歷史的詠嘆中觀照當今的生活,甚至暢想未來。比如在乘興游覽昆明池時她想到:“一邊想象著它當年的繁盛,一邊等待那吹拂過古人的微風輕輕撫過我的臉龐,從而帶來他們的氣息。那微風中,似有音律,有詩詞,有將士們的呼喊聲,有小娘子們的歡笑。或許,它也將留存我的氣息,再長長久久地傳下去,直至多年以后,又輕輕地撫過另一人的臉龐。”
除卻大雁塔、曲江、古城墻等廣為人知的地標性與代表性建筑,馬婷更喜歡書寫那些偶然尋訪到的事物——這似乎更能激發她對創作的激情。所以她很喜歡“偶見”,即不期而遇。于是,她筆下的湘子廟、冰窖巷、攬月閣、竇府巷、秦嶺村莊、舊書攤等都顯得別有意趣。比如在《街巷里的舊書攤》一文中她透露:“前些日子與幾位友人相約在小寨用餐,結束后來了興致,又一起去了大興善寺。大興善寺內櫻花正盛,春意盎然,在寺內友人的帶領下,觀賞了平日看不到的諸多寶物,而后在一番驚嘆與沉醉中走出寺廟。思想尚未抽離,便又與那些舊書攤迎面遇著了。”正是這次臨時起意的游玩,誕生了至少三篇文章,依次為《山居一夜》《彼岸花開大興善寺》《街巷里的舊書攤》。
作者捕捉生活細節的能力令人驚嘆,她以作家的敏感與女性特有的細膩,將諸多他人忽略的場景一一納入筆下。仍以《街巷里的舊書攤》為例,她看到舊書的獨特價值,認為“翻開這舊書,便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自己,與曾經閱讀過它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有了聯系。”同時,她又能見微知著,通過對舊書攤和賣書者的觀察,看到城市文明的進步。因城市管理,之前舊書攤一度被清退,后來雁塔區專門打造了一個“西街雅集”。“統一的攤位,統一的遮陽傘,不收取一分一毫費用,他們的舊書攤活躍在了興善寺西街上,成了這條街道最吸引人駐足的一道風景。”這樣的城市文明讓人倍感欣慰。
在輾轉城鄉街頭之外,作者還熱衷于采訪諸多領域的能工巧匠,通過描述他們個人及家族的故事,展現某一文化藝術領域的興衰史。諸如斫琴師許工、瓦當老先生劉德源、古法造紙傳承人劉曉東、核雕手藝人趙秉科趙惠萍父女、錦灰堆傳人耿玉洲耿學知父子、高陵洞簫非遺傳承人胡道滿胡永漢叔侄、唐三彩仿制傳承人李建鵬夫婦、楊氏木桿秤第四代傳承人楊衛斌、桑家龍燈的集體守護等等,他們的身上都彰顯了可貴的“工匠精神”,既有對上千年歷史文化藝術的堅守,又是對生活的無比熱愛的體現。不過,作者在細致描摹這些匠人出神入化的技藝的同時,也沒有回避一些傳統藝術在走向沒落的趨勢——她以自己木匠父親的切身經歷對比了楊氏木桿秤的發展現狀,可謂感同身受。馬婷的父親早年是受到鄉鄰萬般優待的木匠:“那時農村,其他匠人是不住家的,只有木匠,除了要拿著禮品去請外,還要七碟子八碗好吃喝供著。待做完了活,又要將工錢、禮品端到謝匠的飯桌上來。所以,父親受慣了優待,又從未出過遠門,一下子要與農民工們一起住在嘈雜臟亂的多人宿舍,他始終不能習慣。細想起來,這也是匠人的悲哀。”同樣,楊氏木桿秤也面臨相同的困境,隨著木桿秤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它終是漸漸被人們所遺忘,淪為房間內擺設的工藝品……這木桿秤再也不是人們日常交易時不可或缺之物,可制作它的技藝卻那般珍貴,如若失傳,又是那般令人心痛。”即便如此,透過作者對諸多匠人的描寫,我們仍能感受到這些傳統手藝的生命力,并對此抱有樂觀態度。這些技藝走過了千年時光,在現實生活中與我們相遇,證明即便淡出我們的生活,但絕不會淡出歷史。
長安故地擁有太多可資寫作的素材,馬婷作為一位沖勁十足的青年寫作者,將這些古韻今風一一采寫,變作篇篇美文存留世間,是彼此的雙向奔赴,亦是彼此的幸甚。(袁恒雷)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面向社會長期征集優秀稿件。誠邀您圍繞文藝作品、事件、現象等,發表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評論意見。文章2000字以內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內容。來稿一經采用,將支付相應稿酬。請留下聯系方式。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投稿郵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