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德陽正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以更快步伐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其下轄縣中江縣為例,2022年數據顯示,該縣糧食作物總產量已達80.3萬噸,連續第16年保持“全省產糧第一大縣”稱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稅務干部在眾玉輝稻谷專業合作社了解西瓜銷售情況
近年來,德陽稅務部門堅持深入鄉村振興一線,以稅助農、以稅惠農,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農業科技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積極貢獻稅務力量。
——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農產品加工助推鄉村振興重點企業。
前不久,四川省農產品加工助推鄉村振興第一批重點企業公布,來自德陽的四川德陽市年豐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雄健實業有限公司、益海(廣漢)糧油飼料有限公司、四川道泉老壇酸菜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業上榜。
位于凱州新城的四川雄健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銷售面粉、掛面為主,集收購、加工、銷售、運輸農副產品、畜副產品和生化制品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近年來,憑借縣鄉郊鄰的地域優勢,企業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得到快速發展,2022年度銷售收入就實現了1.7億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稅收優惠政策的助力,去年我們累計享受了517萬元的稅收優惠,這筆‘真金白銀’的實惠,能夠讓我們在加大投產經營方面更加放心。”企業財務負責人蘇巧玲介紹,目前公司的中江掛面產業示范園正抓緊建設,4條掛面生產線、1條鮮濕面生產線、1條鮮熟面生產線都已順利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生產掛面20萬噸,加工小麥40萬噸。
稅務干部到四川雄健實業有限公司了解掛面生產線生產情況
——生豬養殖的智能化轉型升級路上有稅惠相伴。
豬肉作為我國傳統的、主要的食用肉,已成為最主要的肉食來源。數據顯示,2022年,德陽生豬出欄281.4萬頭,同比增長4.1%。作為全省縣級出欄量排名第二的中江縣,去年共出欄116萬頭生豬。
走進四川奉獻農業有限公司,一個生豬衛生檢測大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上面實時顯示著各個豬場的養殖狀態,不僅如此,還能監控到豬場大門和飼料站,自動判別風險事件并預警,及時提示工作人員進行風險處置。
“我們僅需要通過互聯網+農業終端智慧監控平臺,就能對人員流動、生產管理、異常情況進行全覆蓋監控,可以說在生豬安全防控方面基本實現了智能化。”四川奉獻農業有限公司法人謝朝維自豪地介紹著企業目前在智能化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的成效。
謝朝維坦言,在企業逐步轉型的路上,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給了他們大力支持:“去年在增值稅方面我們就減免了近300萬元,今年國家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降至1%,按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我們在增值稅上預計能減免100多萬元。”
目前,該企業正加大智慧農業建設方面的投入,力爭在養殖硬件設施方面再上一個臺階,早日實現生豬養殖全流程智能化。
四川奉獻農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稅務人員介紹生豬養殖智能監控平臺
——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村民們收入越來越高。
“今年4月底的時候,我們合作社養殖的一只98克的小龍蝦在本地‘蝦王爭霸賽’中一舉奪魁。”中江縣眾玉輝稻谷專業合作社職業經理唐先品高興地介紹道。
這兩年,合作社已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不僅經營了1200余畝稻蝦和適季蔬菜水果,還配置了3組糧食烘干機、80余臺各類農業生產機械,為全縣提供現代農業生產服務,年均服務面積達8萬余畝。
“合作社越來越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我們,共同努力,一起致富。去年,我們合作社就實現了450萬元的營收,帶動入股村民們人均增收近萬元。”在采訪中,唐先品也特別聊到稅收與合作社的故事,“現在涉農稅收政策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而且每年在農時前后,稅務部門都會對我們開展專項的稅費政策宣傳輔導。”
據唐先品介紹,除了少量印花稅,去年合作社基本上享受了全額免稅,節省下來的錢,在今年年初就轉投到了生產當中,其中有300萬元用于加大農機、烘干機配置力度,爭取今年服務面積再增加。
統籌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園區聯創聯建,支持羅江建設中國水稻和油菜“種子芯谷”,加快綿竹玫瑰小鎮、什邡雪茄小鎮等項目建設……在當前德陽大力實施的“五大戰略”中,鄉村振興戰略在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和美鄉村建設、加快農業農村改革三個方面做了具體謀劃。
更快步伐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更穩走好鄉村產業振興路,德陽稅務部門“以稅為筆”,正不斷活躍在鄉村振興產業鏈條各個發展環節,貢獻著強勁的稅務力量。
(楊凱 鐘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