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讀懂新專業新模式背后的深意

來源:南方日報2023-05-30 16:43:08


(資料圖片)

靜 子

北京交通大學新增數字經濟、供應鏈管理等6個專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推出多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北京化工大學設置宏德書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2023年高考進入倒計時,多所高校的新專業新模式引發外界強烈關注。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其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為6.6萬個,較2012年新增1.7萬個、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每年調整幅度將近5%,從各大高校陸續公布的新專業新模式中,或可解讀出多重深意。

其一,新專業新模式服務國家發展。正所謂“明者因時而動,智者隨事而制”,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要求學科專業設置更加強調基礎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一些“上新”的學科專業具有當下熱度高、行業領域優勢明顯、符合國家發展趨勢等顯著特點,將有力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更大進步。

其二,新專業新模式突出優勢特色。在這次調整中,多所高校在“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做優特色學科專業”方面作出嘗試,比如北京郵電大學新增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以“岐黃國醫”為代表的長學制教育體系等。圍繞各自重點關注的領域、利用各自擁有的優質資源、開設具有明顯優勢的新興專業,高校正努力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其三,新專業新模式強化協同聯動。北京外國語大學與中國政法大學聯合開展“英語+法學”學士學位項目、南京大學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共同打造大氣與地球系統科學“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梳理2023年高招政策,不僅跨學科成為新趨勢,跨校、跨國培養也成為一些高校培養創新型、國際型、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新專業新模式聚焦國家所需、利用高校所能、深化強強合作,定能助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