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脾不和證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兩臟關系失調,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癥。
2、多由情志不遂,久郁傷肝,或飲食失調,勞倦傷脾等引起。
3、 肝脾不和證與肝氣犯胃證均由肝氣橫逆侵犯中焦而致。
(資料圖)
4、脾胃同居中焦屬土,因此,兩證均屬木旺乘土,均可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等臨床表現。
5、但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其氣主降,因此肝脾不和證除見肝氣郁結表現外,兼見腹脹泄瀉等脾失健運之癥狀;而肝氣犯胃,除肝氣郁結外,常伴有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嘔吐等胃氣上逆的表現。
6、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所表現的證候。
7、多由情志不遂,郁怒傷肝,或飲食不節,勞倦傷脾而引起。
8、臨床表現:胸脅脹滿或竄痛,時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發作性腹痛腹瀉,舌苔白或膩,脈弦。
9、胸脅脹滿竄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納呆腹脹,便溏不爽,腸鳴矢氣;或腹痛欲瀉,瀉后痛減;舌苔白或膩,脈弦。
10、肝脾不和證,以胸脅脹滿竄痛,納呆腹脹便溏為辨證要點。
11、胸脅脹滿竄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為肝氣郁結的表現;納呆腹脹,便溏不爽為脾失健運之表現;腹痛欲瀉,后痛減為肝木橫逆脾土。
12、肝失疏泄與脾失健運互相影響,肝脾失卻正常的協調關系而成肝脾不和證。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