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天天快看:“惟君建樹忙”,顏福慶誕辰140周年紀念展將在滬開展

來源:澎湃新聞2023-04-22 22:49:43

“惟君建樹忙——顏福慶誕辰140周年紀念展”將于2023年4月24日起面向公眾開放,這一展覽地址設立在上海市延安中路816號解放日報社A2展廳,每周一到周五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開放參觀,觀展須提前預約。


(資料圖)

作為杰出的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顏福慶為中國現代醫學的起步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展覽海報。主辦方 供圖

4月22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表示,“惟君建樹忙”的展覽主題精煉而傳神地捕捉了百余年前,面對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中國和被貧窮和病苦纏身的中國人民,顏福慶老校長沖破重重阻撓,以先驅姿態為中國現代醫學教育事業、公共衛生事業開辟新天地的忙碌縮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袁正宏說道,那時,以顏福慶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醫學教育先驅,扛起中華民族自主興辦醫學教育、推動中國醫學現代化的大旗,為國家醫學事業建起以湘雅、上醫等為代表的杏林學府。“如此大建樹,在中國大地上扎下愛國奉獻之根、醫學教育之根、健康科學之根、民族復興之根。”

顏福慶建初心、樹大志,為人群免除病苦。他少年時代立志學醫,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圣約翰大學醫科,作為礦醫前往南非為華工同胞治病,后負笈英美,成為首位獲得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亞洲人。學成歸國后,他帶著先進醫術和悲憫之心為百姓看病,深邃廣博的醫學教育思想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孕育。

顏福慶建醫校(院),樹大醫,厚植中國現代醫學土壤。留美歸來后,顏福慶櫛風沐雨,迎難而上,開創中外合辦現代醫學教育和中國人自辦醫學高等教育先河,創造“南湘雅、北協和”格局,建立上海醫學院、重慶醫學院等醫學院和中山醫院、澄衷醫院等醫院,持續探索符合國情的醫學教育模式與醫院管理模式,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醫學教育與醫藥衛生領域的頂尖人才,涌現出湯飛凡、張孝騫、高鏡朗、應元岳、任廷桂、吳紹青等一大批杰出的醫學家、醫學教育家。

顏福慶建體系,樹思想,詮釋朗朗公心。顏福慶走的是現代醫學中國化、大眾化道路,他與衛生防疫學家伍連德等人共同發起成立中華醫學會并任首任院長,為中國醫學界自主發展奠定了寶貴的組織經驗。在行醫辦學之初,顏福慶就強調“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經驗,堅持把預防醫學教學實踐打造為上醫鮮明的辦學特色;他潛心制定了一套醫療管理與衛生服務系統,鼓勵學生為公益的目的去學醫行醫,勾畫出一幅“公醫制”宏偉藍圖。

顏福慶建功勛,樹豐碑,彰顯家國人民大愛。清末京漢鐵路臨危受命防治鼠疫;抗戰期間領導中國紅十字會和上海救護隊,帶領上醫師生搶救傷兵、建傷兵醫院;抗美援朝期間組織領導上海志愿醫療手術隊奔赴前線,保家衛國;后加入九三學社,團結大批愛國知識分子,為黨的統戰工作作出大量貢獻。顏福慶為民治病、為戰止殤、為國聚才的大愛,直到今天仍感染著每一個上醫人。

近年來,復旦上醫通過出版《顏福慶傳》《顏福慶紀念文集》等書籍,排演大師劇《顏福慶》、院史劇《我們的西遷》、互動劇《身聆上醫》等演出,舉辦清明祭掃等儀式,以各種方式紀念顏福慶的功績、緬懷顏福慶的品格、繼承顏福慶的精神。

此次展覽系解放日報“大師在上海”公益展覽品牌系列活動,旨在通過文獻類展覽來重新發掘20世紀以來各領域大師級人物與上海這座城市的交集,探尋上海在涵養大師方面的傳統與貢獻。

展覽海報。解放日報 供圖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