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環球關注:天下車智|電驅版軒逸中國問世,日系家轎還回得去昔日榮光嗎?

來源:商業新知網2023-04-10 12:07:48

自主品牌逐漸打響口碑,老牌熱銷日系風光不再。

文/天下車智思銘


(資料圖)

在A級車銷量冠軍被比亞迪秦奪去的第二個月,軒逸就推出了與后者賣點類似的超混電驅版。日產這家有著90年歷史的跨國車企,也將電驅化作為在華的重點發展方向。

曾經,憑著超過同級合資車的性價比,軒逸連續三年成為中國最為暢銷的A級車,也是東風日產近半銷量來源。但在自主競品不斷發展進化的情況下,日產在華面對前所未有的局面,加之受制于總部設在海外、股東雙方牽制,其對中國市場的反應明顯滯后了。如此情形下,以日產為代表的日系車,想要在華回到昔日輝煌難度不可謂不大。

應對下滑純燃油市場,日產推超混電驅版軒逸

“中國的軒逸是第一個搭載第二代e-power技術的車型,現在日產只在中國推出e-power版軒逸。電驅車是中國未來的趨勢,東風日產后續會有很多車型搭載e-power技術”。東風日產內部人士告訴《天下車智》。

上述提到的e-power軒逸,就是日產今年三月推出的超混電驅軒逸,其宣傳點是“快順靜省”,無論技術還是宣傳亮點都像是沖著比亞迪秦而來。

雖然目前e-power版軒逸只在中國推廣,但e-power技術并非日產專門針對中國打造。“這項技術早在2016年已被日產投放,經過五年磨合,20201年已經發展到第二代。”東風日產內部人士強調。

據了解,東風日產日方也想驅電驅化戰略,對方也意識到中國市場現在已經到了電動化的分水嶺,純燃油車在中國的市場正在萎縮。“大家都在推電驅化,我們肯定要做相關的產品。再加上e-power車型在日本反響很好,我們為何不直接把這項技術拿來用?”該東風日產內部人士直言。"

推出電驅版的軒逸面對的中國市場和過去大不相同。軒逸2006年就在中國出道,一直以來頗為熱銷,2020年,軒逸擊敗朗逸,宣告了大眾統治中國家轎市場結束,日系家轎作為后起之秀已在銷量上實現超越。從此,軒逸轎車銷量冠軍的位置在中國一坐就是三年,最高月銷甚至達到6萬,獲得“國民家轎”的稱號。

一直以來,軒逸面對的對手都是大眾朗逸、速騰,以及同為日系家轎的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畢竟在過去,轎車市場銷量前10名,幾乎被合資車承包,只有一兩個自主品牌車型能夠進入這一名單。

但今年情況大不相同。今年2月,軒逸僅銷售2.6萬輛,在轎車銷量排行榜中排第三,這一次銷量超過軒逸的不是老對手德系和“雙田”,而是自主品牌。比亞迪秦成了2月轎車銷冠,比軒逸多賣了4000輛。

軒逸銷量會被比亞迪超越,和比亞迪發起的降價有莫大關系。今年2月,比亞迪宣布“油電同價”,將秦PLUS DM-i起售價降到9.98萬,堪稱比亞迪刺向市場的一把尖刀。

“比亞迪秦起售價定在10萬以內,主要是沖著軒逸來。軒逸現在無論口碑、油耗、還是品牌形象,在比亞迪的競品面前已經沒有太大競爭力。這也讓東風日產這樣的日系車企感受到了危機。”LMC汽車市場咨詢總經理曾志凌對《天下車智》表示。

自主品牌逐漸打響口碑,老牌熱銷日系風光不再

如同哈弗H6和宏觀mini多年來在其細分市場霸榜銷量冠軍,靠的更多是性價比突出,軒逸同樣在合資A級車中性價比優勢明顯。該款車動力雖不強,但明顯超過卡羅拉,與此同時,其空間、平順性、油耗、乘坐舒適性、外觀耐看度,在同級車中也較為優秀,再加上售價低于德系和其它日系車,軒逸逐漸熱銷。

但受制于日產總部高層動蕩,軒逸技術許久未更新。老版軒逸被認為在技術路線、造型、內飾、動力上都偏中庸,是款以性價比見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車,也體現了日產的偏保守作風。

與此同時,軒逸采取兩代同堂銷售策略,也就是說,軒逸一款車的銷量是包含新老不同代兩款車銷量總合,這也被認為是日產不自信的表現。

對此,東風日產相關人士表示:“任何一個產品布局需要有策略,但軒逸成為冠軍,不是東風日產布局的結果,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而老款和新款軒逸搭配銷售其實是面向不同人群。老軒逸更多顧忌到年齡相對較大人群,這類人各方面癖好沒有年輕人激進,更多需要一臺好用、沒有明顯短板的木桶車型。新款軒逸更多突出年輕化,運動化,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盡管橫居轎車銷冠多年,老板軒逸也有著日系車普遍存在的缺點,如動力弱、內飾簡陋、用料不足、配置較低等,當電子剎已經成為A級車標配時,軒逸還只有腳剎。此外,軒逸鈑金薄等缺點,也被批“皮薄餡大”。

相比之下,在同價位自主車,不僅內飾豪華、配置高、還在盡可能堆料。然而,長久以來,自主品牌有兩個缺點影響其經濟力,一是小毛病不斷、可靠性不足,二是油耗高。

近年來,自主品牌可靠性在不斷提高,但一直缺乏爆品轎車打響口碑。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品牌發起的電驅混動技術,油耗做到低于以軒逸為首的日系轎車。燃油版軒逸百公里油耗4.6L,比亞迪秦DM-i則達到3.8L。網約車紛紛用起自主品牌家轎,也變相證明了其可靠性。

合資品牌在華反應遲鈍,復雜架構制約決策效率

軒逸可謂日系家轎的縮影。同為曾經的日系熱門家轎,卡羅拉今年2月上險1.1萬輛,6850輛,不足巔峰時三分之一。

使用成本低是日系車的一大優勢,油電混動技術也是雙田絕殺中國市場的一大武器。然而,無論豐田THS還是本田i-MMD都屬于油驅,與比亞迪DM-i的電驅技術完全不同。后者不僅油耗表現更佳,因為靠電驅動,其動力、平順性、靜謐性也吊打油驅車型。

此次東風日產推出的超混電驅軒逸,百公里油耗達到3.9L,在公布數據上只比比亞迪少0.1L。雖然賣點類似,但在技術上,超混電驅軒逸和秦DM-i有所不同。前者和增程技術更相似,發電機和內燃機僅負責發電,并不參與驅動行駛;后者發動機不光負責發電,還會在高速狀態下參與直驅。

在造車上有幾十年積累,上個世紀就開始布局電動車的日系三杰,為何會在電驅化輸給一個中國后輩?日系三杰遲遲未推在華電驅的混動車型,更多因為相關領域積累不足做不到,還是基于其它考慮沒有動力發展相關技術?

該東風日產相關人士回答:“這兩方面原因都有,日系車在電動化上動作慢,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技術積淀。而是在新能源戰略上,走了不同于自主品牌的方向,他們主攻的是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日本受國情限制,并沒有太多資源,而且電池的生產需要大量鋰礦、稀土,制造和充電過程中仍會產生污染,所以日本車企自然而然不會把純電動作為主攻方向。”

對此,曾志凌認為,日系三巨頭的考慮有道理,但要想在中國市場發展,得按中國市場的邏輯走。氫能源也許用10年的時間能發展起來,但很可能沒等到把相關車型量產,他們就已經逐漸失去了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超混電驅軒逸起售價13.9萬,盡管這一價格在合資車中并不高,但仍高于定位接近的比亞迪秦。對此,易車研究院院長周麗君對《天下車智》表示:“超混電驅軒逸定價偏高,如此定價會使得該車型綜合成本優勢不突出。”

東風日產相關人士直言,這一定價也出于他個人意料,他也認同定價偏高,但這是中日雙方博弈的結果。自主品牌確實在現在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有優勢,因為他們沒有股東合作雙方、沒有投資方的壓力,做決策的效率更快。每個合資品牌都會有這樣的問題,要走流程,所有的問題不是一經意識到馬上就能做出決策調整。”

總部設在國外,必然會影響日產這樣的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的反應速度。曾志凌坦言:“日產在中國的工廠只有生產功能,并沒有對未來產品研發功能。這樣的組織架構,導致它對中國市場的反應相對遲鈍。等它想要做出行動時,已經是市場明顯下滑的時候了。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