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市委宣傳部舉行“阜陽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經信局局長韓爍發布十年來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部署,聚焦產業興城、工業強市,在加快產業升級、做強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上聚焦發力,工業發展質量和產業基礎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邁上3000億元臺階。
過去十年,全市工業實現量質雙升。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達到3111億元,是2012年的3倍以上。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占全省的比重從2012年的3.8%上升到2021年的6.9%,總量位次從2012年的全省第12位上升到2021年的全省第5位。全市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11.3%提升至2021年的33.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8.6%提升至2021年的40%。
重點產業支撐有力。我市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式,大力育企業、強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材料、綠色食品、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綠色建筑建材、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紡織服裝等重點產業快速發展,2021年重點產業產值超過2900億元。其中,節能環保產業2021年產值突破700億元,裝備制造、醫藥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19%、18.7%。
企業培育成效突出。2021年,70家“13581”培育企業完成產值819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26%以上,同比增長45.7%,高于全市平均32.1個百分點。華鉑科技、昊源化工等企業產值均達到百億元以上,全市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4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達到1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224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59家。
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全市已建成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7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9家、省級標準化示范企業10家,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50家,以國家、省研發平臺為引領,市級研發平臺為支撐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認定省級工業精品49個、市級工業精品84個;建成省級智能工廠4個、省級數字化車間30個,市級智能工廠5個、市級數字化車間20個;獲評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20項、綠色工廠11家、綠色園區2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3家,省級綠色工廠17家,全市綠色工廠、產品、園區、供應鏈“四位一體”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構建。
發展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我市制定出臺了《阜陽市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十項制度(試行)》,為44位優秀民營企業經營者發放“阜商服務卡”,并開展“企業家早餐會”。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從2012年的59.5%提高至2021年的66.1%,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占全部市場主體的96.4%。
韓爍介紹,下一步,我市將著力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倍增行動,力爭到“十四五”末,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左右,加快建成長三角中心區產業轉移優選地、中原地區新興制造業基地和新能源基地、皖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徐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