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大學生小李初入社會的這一趟,可謂是“踩雷”滿滿。
【資料圖】
應聘的是咖啡店
面試時被告知“人滿了”交388元做藝術畫
19歲的小李是西安人,今年高考完后她想找個兼職賺點生活費。6月底,小李在微信公眾號“西安兼達人”上看見一則兼職信息,稱西安一咖啡館接受暑假工,制作飲料、咖啡和食品,工資20元/小時,下班結。
信息最后,附有一“楊店長”的手機號碼,備注“只接受電話報名”。小李電話咨詢后,來到西安市二環南路上易和藍鉆15樓某辦公室面試。她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電話里的‘楊店長’其實姓‘羅’,他說咖啡館的人已經招滿了。但有一個做藝術畫的兼職能立即上手。公司提供材料只用交388元的押金,做好后一幅40元,累計10幅388元全退。”
當天,小李就簽了一份《加工承攬合同》,帶著一幅畫需用的涂料、紙板等材料回家了。“羅某現場教學時,畫一幅畫感覺特別簡單。等真正做,我發現給的材料都是邊角料,和市面上流通的粘土畫、紙漿畫的材料不一樣,特別黏,用金屬鑷一點一點涂滿后,不用工具根本做不到像示例圖一般的平整。”
小李稱,做完第一幅畫后,她拿到公司被以“白色背景泛黃”拒收,但這是因為材料變質了。在公司樓下,她還遇到了其他兼職的小伙伴。大家一交流,發現做的藝術畫都被公司以“不合格存在瑕疵”拒收過。
“公司給大家的材料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就無法支撐我們完成作品。我們十多個人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大家申請退款。但公司要扣除30%的違約金和材料損耗費,羅某給我說一幅畫的涂料加上紙板成本得117元。”
小李曾報警,并打過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熱線。但與公司簽了合同,警方不立案只能調解。市場監管部門也管的是消費,不處理勞務糾紛。小李與羅某多次協商,最后簽了《解約合同》,退給了她150元。
“這家公司存在虛假招聘,利用咖啡館的名義招聘其實是做藝術畫。并且,簽的還是《加工承攬合同》,目前任何部門都不受理加工合同的問題。”小李說。
公司稱沒有發布咖啡館招聘信息,一切按照《合同》來
小李等人簽署的《加工承攬合同》上,這家公司的名字是西安市雁塔區嘉匯工藝品經營經銷處。8月2日上午,華商報記者跟隨小李等人來到公司位于易和藍鉆樓上的辦公室,大門鎖著。
與小李一同來的還有19歲的小江。她也是剛高考完,在“西安人才招聘”公眾號上看到招聘信息,招的就是“給美術畫漫畫藝術畫上色。工資日結140元,也可月結”。小江說,她面試時,羅某現場演示時先在紙上用筆勾勒形狀這一步,很簡單。等交了388元的材料費,才說勾勒完形狀還得用涂料涂色。她完成第一幅后被拒收,再三提交后公司才收了畫,給了40元。
8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公司的羅某。羅某稱,公司已不招人。包括他在內,公司的三個人都在成都出差,過幾日才返回。
記者詢問,公司是否曾為咖啡館招募員工?羅某稱,招聘信息不是他們弄的,他們只招工藝品藝術品制作生產,公眾號的信息不知道是誰發的,可能是中介公司博流量。他們的招聘信息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店長直聘上發過。
至于小李等人做的藝術畫,材料是調整好的丙烯顏料。和人工加工好的畫板一套下來成本共171元,公司的藝術畫粘土畫都是在市場上賣的,具體售價不便透露在幾百左右。完成畫很簡單,只需要細心和耐心。做好一幅公司審核后結錢,累計10幅388元全退。
而退款事宜,就按《加工承攬合同》上的規定來。《加工承攬合同》里寫有:甲方保證按件現場結算乙方加工費(產品價格參照中心規定),如乙方不能達到標準(樣品模板),甲方有權不回收,材料費由甲方免費承擔,乙方不用承擔。
乙方練習時需交材料損耗費和技術費 388元,當天學會即可領材料回家制作。乙方按工藝品標準制作完畢,甲方驗收合格產品后結算工資給乙方。若乙方制件畫累計達到10幅或者花滿2000朵,乙方保證達到甲方合同數量,甲方會退給乙方之前練習時交的材料損耗費和技術費388元,若乙方單方面違約,甲方不予退還乙方材料損耗費和技術費。
“對于確實有事做不下去的暑假工,我們會酌情減去30%的違約金和材料損耗費,甲乙雙方協商后將剩余的錢退回去,但沒有彼此之間尊重的話,就按合同執行388元由其本人承擔。”羅某稱。
律師說法:以加工承攬為名,實際上通過收取押金、材料費的形式獲利
北京市京師(西安)律師事務所黃競之律師分析此事認為,名為加工承攬,但是從實際來看,招聘者以加工承攬為名,實際上通過收取押金、材料費的形式獲利。從法律取證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由于兼職招聘者注重形式外觀,很難進行有效取證,而且其數額不大,維權成本卻相對較高,因此在維權效果上存在較大的風險。在此,建議求職者務必謹防押金陷阱,尤其對于以各類名目要求交付押金或者許諾高額回報的招聘,務必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記者 常彭朵/文 趙彬/圖 實習生:郭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