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廊坊市委組織部印發《關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消薄拓路”專題調研的通知》,組織市縣兩級組織部門開展為期1個月的集體經濟“消薄拓路”大調研。市、縣兩級50余名組工干部走百村、訪千家,通過實地走訪、交流座談、開門納諫、定點解剖等形式,以“望聞問切”四字訣,全面掌握全市農村集體經濟底數,總結研判發展態勢,深挖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收入來源單一村的問題根源,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
“望”——實地走訪看收入現狀。市、縣調研組共深入10個縣(市、區)的39個鄉鎮、173個村街,實地查看城中村、城郊村、交通干線沿線村、交通相對不便村、特色產業村、純農業村、集體收入薄弱村等不同類型村街的交通、集體資產清單、賬目和集體收入現狀等,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山嶺、荒地等資源性資產,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械設備、集體企業及其持有的資產份額等經營性資產和可用于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資產等進行全面盤點,翻閱檔案資料千余份,全面了解村街集體資產現狀和近年來集體經濟收入、集體資產保管、經營、建設等情況,力求摸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的存量、結構、分布和使用效益等情況,為研究提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聞”——個別談話聽口碑反響。調研中,他們堅持不限時間、不設提綱、不拘形式,采取“嘮家常”的方式與鄉鎮黨政正職、包村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330余人(次),隨機入戶1200余戶聽取村街黨員群眾意見建議,了解村黨組織書記帶領村街干部、黨員、群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具體事例、反響評價,個別座談中了解村黨組織書記的精神狀態、想法思路、村街發展集體經濟的比較優勢、資源利用狀況、資產管理情況、經營人才情況,全方位了解集體經濟發展狀況和制約因素,為摸清堵點提供參考。
“問”——座談交流尋發展建議。他們組織市、縣、鄉、村四級工作骨干600余人(次)參加2個層面座談會21次。10個縣(市、區)常委組織部長分別主持召開鄉鎮黨委書記和農業農村、發改、國土、財政、行政審批、科技、金融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座談會,縣級主管副部長主持召開集體經濟較好村和較差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分析當前集體經濟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辦法舉措。同時,面向在任和部分離任的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以及關心關注“三農”問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熱心群眾等社會各界人士,征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議140余條,發動各界力量共同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出謀獻策,引導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向村街聚集,共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切”——定點解剖探問題根源。他們以縣(市、區)為單位,累計挑選19個10萬元以下集體經濟薄弱村(單一村)和15個集體經濟強村,選派精干力量駐村進行定點解剖,詳細探尋村街發展歷程、發展路徑,深度挖掘此類村發展的困難問題和強村的成功經驗,形成有分量、有價值的調研報告36份。同時,指導村街立足當前村街區位、資源、產業等發展現狀,一村一策形成村街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精準確定主導產業和項目,通過因村制宜、分類發展的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集體經濟在10萬元以下的646個村全部建立重點村街臺賬,逐一分析問題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包聯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切實壓實責任,盤活資源,整合資金,協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根據調研情況,市委組織部從壓實責任體系、提高工作本領、村組織企銀對接等方面研提具體工作措施。目前,他們以市委黨建領導小組文件形式印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九項推進措施(試行)》,從健全縣、鄉、村三級抓村集體經濟責任體系、開展結對互助實現村集體經濟共同發展、發揮政策優勢豐富農村市場要素等9個方面,凝聚市、縣、鄉、村四級工作合力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市委組織部對鄉鎮黨委書記抓集體經濟等基層黨建重點工作直接考核,以考核指揮棒有力推動任務落實;落實省委組織部等6部門《關于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90個鄉鎮黨委探索建立鄉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推動3199個村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專題組織面向3199名村黨組織書記開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線上培訓班,提高農村“領頭羊”工作本領;選派360名市、縣工作骨干組成120支駐村工作隊,進駐120個重點村開展幫扶;組織開展鄉鎮黨委書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擂臺賽,90名鄉鎮書記同臺打擂說思路、比做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總結提煉101個村街經驗做法,形成《百條路·一招鮮:廊坊市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與實踐》案例匯編,指導各地相互學習借鑒;組織村村、村企供需對接,促進460余個村街結對幫扶,組織村企銀對接200余次,幫助村街成功引進資金700余萬元;成片連線打造村集體經濟示范片區5個,由點連線、串線成面、聚指成拳,推動集體經濟組團式發展。( 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