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我國中醫藥領域第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實施5周年。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深圳中醫步入發展快車道,全市中醫醫療機構共1208家(其中中醫院13家),中醫床位數達7327張,中醫執業(助理)醫師達6569人。
據了解,《中醫藥法》施行后,深圳市迅速完善支撐其落地的配套制度體系,讓市民享有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5年來,深圳市大力支持將中醫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目前已有655家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其中社會辦578家)納入醫保定點機構,數量較2017年增加739%。積極落實醫保扶持政策,試點實施門診中醫傳統診療項目診療藥物、住院綜合診療服務打包收費;中醫優勢病種分值付費病種庫從28種擴大至51種,中藥針灸等71個中醫類治療項目社康“打7折”,引導群眾基層就診。
5年來,深圳市加大公立中醫院投入,實現市區財政投入翻番,從2017年的13.67億元增至2021年的29.89億元。通過打造高水平中醫院集群,加快深圳市中醫院建設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國家區域中醫(肝病)診療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臨床傳承創新研究中心,全面提升醫教研水平。目前,有3家市區中醫院連續三年績效考核進入全國百強。大力建設高水平中醫重點學科,加強包括8個國家級和7個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在內的80個市級以上中醫重點專科建設,柔性引進張伯禮、劉良、石學敏院士等35個高層次中醫藥團隊。
深圳市還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通過構建深港澳共商共建共享機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人才交流融合。目前,全市4所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已試點招聘6名港籍中醫師。
在建設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方面,深圳市大力推進高校中醫藥學科發展,在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5所高校醫學院籌建中醫藥學科,培養產教深度融合中醫藥人才。開展中醫師承教育,柔性引進14位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及一批省市名中醫,培養160多名省市級名優中醫,建立中醫傳承工作室82個、師承項目12批,培養繼承人216名。
目前,全市80%的行政區建立了中醫醫院,已經實現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藥科室全覆蓋,社康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周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