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位于平湖的深圳中外運出口監管倉,一輛完成海關查驗的列車緩緩駛出,通過平鹽鐵路直達鹽田港,在港口裝船后出口海外。近日,深圳海關充分發揮出口監管倉“小而快”散貨集拼進出靈活的優勢,釋放政策紅利,優化監管流程,便利倉儲貨物流轉,企業辦理出口退稅時長由原來的平均1至2個月縮短到2至3個工作日,多措并舉幫扶外貿企業,助力企業降成本提效率。
今年以來,深圳關區的出口監管倉利用政策優勢,吸引數萬家中小企業通過該模式出口,初步形成華南片區最大的“中小散貨”集拼地。據統計,2022年前5月,深圳關區出口監管倉出口總值超600億元,同比增長25%。此外,深圳海關采取優化查驗流程、合理分配查驗資源、優化路線等方式,實現“當天中控、當天查驗”,進一步提高出口監管倉的通關效率。同時,在出口監管倉還創新實施“審核前置、核批分離、貨物先轉、簽批后補”審簽模式,發揮WMS(倉庫管理系統)聯網監管改革優勢,直接對接倉儲企業的生產系統采集數據進行遠程監管,貨物運抵后“即到即卸”,讓出口貨物“更快一步”。
據深圳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出口監管倉+灣區海鐵通”是海關拓展貨物出口物流鏈的重要舉措,出口監管倉出口的貨物可在倉庫直接完成查驗放行手續,通關查驗時效縮短了2到3天以上,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為構建關區物流一體化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出口監管倉+灣區海鐵通”模式,以“海鐵聯運”替代傳統公路運輸,拓展出口貨物物流渠道,有利于出口企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據悉,除了“出口監管倉+灣區海鐵通”,深圳海關還構建“出口監管倉+中歐班列”貨物集拼出口模式,利用“灣區號”中歐班列的運輸紐帶作用,疊加中外運出口監管倉散貨集拼出口功能,為企業出口提供更多的物流通道。( 李超 實習生 譚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