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產業發展方向是對的,持之以恒抓下去肯定會很快見到效果,我們也才能真正在產業強省建設上當好排頭兵。”在昆明市“當好排頭兵”大競賽活動第二季度工作推進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洪建在說到一季度產業發展情況時,肯定了新能源電池、稀貴金屬、信息制造三個產業取得的新突破。
轉作風、解難題、促發展。一季度,昆明市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實施重大項目攻堅、工業投資倍增行動取得初步成效。杉杉鋰電、云南裕能、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聞泰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一家家龍頭企業,一個個優勢項目開工、投產,昆明新能源電池、稀貴金屬、信息制造業產業鏈、產業集群初顯雛形。
立足資源稟賦
千億級綠色新能源產業集群正形成
從昆明出發,駕車沿昆楚高速行駛約半小時,就來到了安寧。云南云聚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蔣忠成看著快要建成的廠房,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云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4萬噸磷酸鐵和16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項目(一期)也在熱火朝天地推進。
擁有豐富磷礦資源的安寧市,依托現有的磷化工、石油化工企業轉型升級機遇,找準產業發展“賽道”,緊抓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黃金發展期,把打造千億級綠色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集群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安寧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和推動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培育打造,高質量編制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高標準打造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高精度招好商招大商,在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建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目前,已經洽談了中騰圣火科技發展(云南)有限公司摻鎂新型超低溫新能源電池項目、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5萬噸石墨負極材料項目等一批鏈上項目。4月27日,杉杉鋰電年產3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正式落戶,為安寧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引入重要龍頭企業,補齊關鍵一環。
安寧市只是昆明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在全市很多地區,都在搶抓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熱潮。東川區的川金諾有限公司磷酸鐵鋰、富民縣的硫鐵鋰鈦礬資源綜合利用技改、西山區的摻鎂新型超低溫新能源電池等項目均已簽約。蜂巢能源、海辰新能源兩個儲能電池項目也在積極對接,蜂巢能源項目擬投資140億元,海辰新能源項目擬投資140億元。這些項目落地后,昆明將形成覆蓋全鏈條、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新增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真正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為昆明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提供堅實支撐。
在富民縣,沿著山路蜿蜒而上,白色風車矗立山間迎風旋轉,昆明首座風電場——大風丫口風電場每年可實現發電量7734萬千瓦時。隨后,馬英山、金銅盆、老青山、百花山4個風電項目在富民陸續建成,截至2021年,5個風電項目上網電量達7.2億千瓦時,實現總產值2.7億元。今年1月,富民縣又上線了赤鷲龍潭1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羅免1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整縣建筑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憑借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富民縣已快速向“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基地”目標進發。
在富民縣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宜良縣耿家營鄉石子村“藥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3月正式開工,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撒永山25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計劃今年10月31日全容量投產發電。5月6日,東川區發展改革委發布了“昆明市東川區新能源(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優選社會投資人成交公告”,對東川區轄區內的光伏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
在貫徹落實“雙碳”目標的大環境下,昆明愈加重視新興產業布局,以新能源電池、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在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為全市經濟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發揮鏈主作用
稀貴金屬新材料從跟跑并跑到領跑
“五一”假期期間,位于昆明高新區馬金鋪片區的云南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一期項目(貴金屬前驅體材料產業化項目)現場,工作人員仍在忙著進行設備聯動調試,爭取該項目建設的62條生產線在6月能全面投料試生產。
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快慢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云南發展稀貴金屬新材料有天然的優勢,作為我國最早開展貴金屬新材料應用研究的省份,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我國航空航天提供貴金屬合金功能材料。作為產業鏈的龍頭企業,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建成中國最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貴金屬新材料制造基地和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初步建成了中國領先、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貴金屬供給服務平臺,扛起了全市引領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大旗。
當前,貴金屬集團正加快推進高新區“云南貴金屬實驗室”、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馬金鋪園區和安寧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其中,云南貴金屬實驗室建設將通過科技資源重組,建立新型體制機制,形成人才引進培育激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研設施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開放式一流創新創業生態。云南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計劃通過5至8年,打造集貴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深加工、檢測、孵化于一體的運營中心。“一中心、兩園區”的建成新增產值將達400億元,企業自身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左右。
同時,圍繞產業發展特點,昆明市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于4月25日揭牌,擬打通“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知識產權供給鏈,激活“專利信息分析—關鍵技術突破—產品技術標準”的知識產權創新鏈,為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貴金屬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將貫徹中央、省、市部署,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重、實干為先”的思想,大抓項目,實施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夯實產業基礎,打造“鏈主”企業。爭取引進和帶動一批工業催化劑、前驅體材料、特種功能材料和高純貴金屬材料、稀貴金屬資源回收等上下游企業到昆明投資發展,形成稀貴金屬產業集群。
而稀貴金屬新材料領域新興企業——云南鍺業(云鍺高新、鑫耀半導體、中科鑫圓)也在鍺單晶材料的基礎上積極布局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磷化銦、砷化鎵襯底材料成功納入國內知名企業供應鏈體系;由它們研發生產的“零位錯”鍺晶片、砷化鎵晶片等核心產品在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基礎上實現國產化,目前已經投入應用,同時,正在加快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研發工作,推動產業鏈高端化發展。
錫業錫材、浩鑫鋁箔、云南銅業……這些稀貴金屬新材料骨干企業也在持續上馬重要項目,助推生產加工向縱深發展。相信在這些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昆明將更快實現稀貴金屬新材料領域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鏈接頂級資源
合力打造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2021年7月23日,聞泰科技一期智能制造園區投產,首臺“云南造”5G手機成功下線,昆明向全球重要5G終端智能制造地邁出堅實一步,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4億元,躋身云南民營經濟前三甲。而聞泰的目標是將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打造成中國西部最大的智能制造中心,也是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工廠之一。預計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不低于60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年總納稅不低于7.5億元。一串串亮眼的數字,引領著昆明智能制造產業躍上新的臺階。
還記得早在聞泰科技向昆明高新區拋出合作意向之初,高新區管委會的相關領導向記者透露此消息時就難掩興奮之色:“全球智能手機制造領域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27%,聞泰科技這樣的優勢企業落戶昆明,落戶高新,勢必會吸引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聚集,帶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事實證明,聞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配得上這樣的驚喜,項目一期自開工到投產僅一年時間完成,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迄今為止,項目一期已累計實現數百億元營收。
當然,為了做好服務,項目從招商洽談、資金配給、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再到投產達產等環節,都采取省、市、區三級聯動服務,給予企業最大的便利。昆明高新區專門設立了聞泰項目專班,負責跟蹤、督辦和協調落實項目落地建設中的各項事宜,從項目合作協議簽訂、項目選址、行政審批、后期建設到人員招聘等各方面全方位進行服務,讓企業對在昆明的發展有了十足信心。
未來,聞泰科技將加強產業鏈上游PCB、觸摸屏、結構件、外殼等環節布局,通過強化下游整機制造和完善上游產業鏈配套兩個路徑,打造智能終端制造產業生態,使昆明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制造高地之一。
在離聞泰昆明智能制造產業園13公里外的優必選機器人工廠,各類家用、商用機器人琳瑯滿目,它們或成為人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或有效簡化著企業工作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減少運營成本。目前,優必選智能服務機器人和巡檢機器人已實現量產,讓云南的“智能制造”更智能。
隨著AR/VR迎來發展期,京東方集團控股子公司——云南創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建成8英寸OLED生產線的基礎上,又在滇中新區新建了一條12英寸OLED微顯示器件生產線,預計于2024年1月完成。之前建成的8英寸OLED生產線已于2019年8月實現量產,年產能為200萬片。技術的不斷創新,在持續保障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為昆明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昆明市也將繼續服務和支持這些企業發展,今年,爭取聞泰科技在昆明召開供應鏈大會,并抓緊研究成立相關的產業引導基金,與聞泰科技一道大力引進信息制造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落地昆明,合力打造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三箭齊發”的同時,昆明市“當好排頭兵”大競賽活動第二季度工作推進會還提出,昆明在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要在大抓產業、主攻工業上持續發力,加快發展壯大新興支柱產業,力爭到“十四五”末,把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4個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