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時間,對接高層次人才和團隊10個,其中國務院參事1名,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者團隊2個,博士7人……今年以來,“雙招雙引”為昌黎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項目和人才支撐。
強化頂層設計,匯聚合力興才。昌黎縣出臺《關于深入推進“雙招雙引、五個一百”活動的實施意見》,以“引進100名專家、高端人才和項目團隊”為目標,將招才引智工作與招商引資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強化招才引智內生動力。成立“雙招雙引”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組織部為招才引智工作主要牽頭部門,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實加強了對招才引智的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分析研判招商項目與招才引智形勢,解決推進招引活動、項目建設等過程中的問題和訴求;嚴格落實督查考核通報機制,由縣大督查牽頭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完成情況開展經常性督查,對重點項目簽約推進、落地開工建設等情況實行定期通報;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和分值權重,確保績效考評更加公平公正,把工作實績作為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獎勵功臣、重用能人、懲戒庸人,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引導黨員干部凝聚心神、干事創業、擔當作為。
明確方向目標,搭建載體聚才。該縣緊緊圍繞構建“333”現代產業集群,緊扣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實現“人才+資金+項目”打包引進。堅持“以商引才、以才促商”的理念,組織召開“2021中關村生命園昌黎科創基地招商推介會”,5個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進行了路演,鼓勵招商引資企業同步建立企業技術研發團隊,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帶動相關產業人才集聚,有效推動區域創新競爭力快速提升;根據縣域產業特點及發展趨勢,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建立專家人才與優勢產業的對接,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積極搭建科研平臺,推動校地校企合作。目前,收集人才和技術需求20余條,幫助企業對接高層次人才團隊2個;充分發揮縣內商協會組織、龍頭企業和具有品牌效應企業的關聯作用,通過聘請顧問、開展以商招商活動等,吸引在外客商與縣內企業進行嫁接改造,形成聯動效應;建立在外人員信息庫和有效聯絡機制,加強溝通,積極引導昌黎籍企業家回鄉創業,圍繞本地特色優勢產業上項目、引人才。
優化人才服務環境,營造氛圍重才。昌黎縣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原則,健全人才服務體系,打造最優人才生態,在人才落戶、關系轉接、子女入學、社保、住房、醫療等方面作為服務重點,提供快捷辦理服務,推行人才工作“一對一”全方位“親情化”服務,打通引進人才順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落實縣委常委聯系服務優秀人才制度,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做好人才項目建設,從科研、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持,分層次開展人才交流座談會或聯誼活動,讓人才感受昌黎的溫情與溫度;深入挖掘各領域的優秀企業家、專業技術人才、科技工作者、農村實用人才等的先進事跡,人才開發典型案例,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依托縣內外媒體、微信平臺、報刊等立體式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四尊”氛圍。( 張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