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央行將引導部分銀行繼續為實體經濟讓利

來源:國際金融報2021-07-13 10:40:00

7月9日,央行決定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自去年4月后,央行再度降準意欲為何,將對銀行產生哪些影響?

某大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此次降準,主要目的是釋放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且降準對工作不會有太大影響。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空間和必要性上,降準時機都已成熟。本次降準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仍處于合理水平。

從必要性看,降準釋放長期低成本資金,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

蘇寧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訴記者,降準本身是超預期的。“之前市場普遍預期,貨幣政策可能會在四季度或三季度末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再進行適當放寬。同時,全面降準也超市場預期。近期市場普遍預測此次降準是定向降準,以針對性地繼續幫助薄弱部門復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告訴本報記者,對銀行而言,將降低部分銀行負債成本,引導部分銀行繼續為實體經濟讓利,為部分銀行降低企業信貸成本拓展空間,對沖工業原材料價格對部分企業經營影響。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全面降準而不是局部降準,這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十分有必要,也很迫切。“從大中小銀行的情況綜合來看,當前不僅是中小銀行存貸比相當高,大銀行該指標同樣也處在高位。我們認為,三季度有必要全面降準1-2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1.0個百分點,累計釋放長期可用資金約1.1萬億-2.2萬億元”。

“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三方面看,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調整中央銀行的融資結構,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不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準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機構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陶金認為,此次降準的最重要目的,在于繼續幫助薄弱部門復蘇。“此次降準在全面釋放資金、輸送彈藥的同時,預計還會配合繼續加大宏觀審慎政策向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傾斜和政策條款細化,長效鼓勵商業銀行去競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他補充,結構性調整意味更強,市場也不應對全面的貨幣或信貸寬松抱有太大期待。

連平也認為,按目前銀行的信貸體制和監管政策,全面降準后帶來的信貸增量投放實際上是定向的。降準后釋放的資金將主要流入國家政策支持的重大建設項目和優先支持的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本身缺少流動性,亟待資金支持運營,重點項目也是“等米下鍋”,再加上監管要求明確且嚴格,企業獲得信貸后應該會用于自身需要。(記者曹韻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