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深圳東部的某純新盤打響了降價促銷“第一槍”。該剛需樓盤在6月24日發布的折扣說明中表示:“最高可打到88.6%的折扣,即使是首付三成客戶,只要開盤后3天內準時簽約,折扣也在91.3%。”
事實上,在此之前的5月,在政策疊加效應下,深圳的新房樓盤已經開始出現大面積降溫,多個樓盤“打新”遇冷,并出現近兩年少有的開盤未售罄的局面。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記者表示,投資客退場、二手房掛牌價下跌令“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幅度減少等因素,都在冷卻深圳新房銷售的熱度。
“最近市場壓力比較大,投資氛圍差,金融卡的比較死,買房后房價就會上漲的‘神話’受到挑戰。加上最近廣東疫情有所反復,正在開盤的樓盤銷售情況都不太理想。”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告訴記者。
東部樓盤開打“價格戰”
上述率先打出“價格牌”的新盤位于深圳布吉,其于6月23日正式開盤。按照其提供的折扣說明計算,如果是3成首付客戶準時簽約,房屋簽約總價打完折后為331.4萬元-482萬元,一套房便宜了31.6萬元-45萬元之間。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自2020年以來,深圳首現打折新盤。數據顯示,該樓盤開盤銷售373套,入圍客戶391批,銷售率77%,并未售罄。
而這只是深圳樓市持續降溫的一個縮影。相比2020年到2021年初新盤幾乎開盤“日光”的火熱場面,早在今年3月深圳就出現了個別樓盤開盤銷售不及預期的現象,3月8日,位于羅湖筍崗的華潤萬象華府開盤,7小時僅賣了一半多,甚至還有二套房入圍選房。
及至今年5月,深圳新房成交量降至近一年新低,據深圳市住建局房地產信息平臺數據,2021年5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2677套,環比下滑23.6%,同比下跌14.76%;成交面積為26.5萬平方米,環比下滑24.9%。
與此同時,深圳樓市“打新”的熱度也在迅速下降。深圳中原研究中心顯示,5月末4個誠意登記的樓盤最終的客戶入圍比例小于預定的入圍比例,即入圍人數小于3倍的可售房源數。其中龍華壹成中心璞譽府房客比為1:1.77、龍華恒壹四季華府113批選168套房,新房數量供大于求;坪山金尊府房客比1:1.85;龍崗保達譽都花園的房客比為1:1.72。
“從四、五月深圳樓市來看,二手房明顯回調,市場預期明顯加速回落,如果二手房價格持續下降,那么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會加速減緩甚至持平,對‘打新’的積極性會有影響。投資客入圍的趨勢在下降,我們看到杠桿得到了很大的打擊,原來‘打新’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資客。”李宇嘉對記者表示。
進入6月,情況并未好轉,新盤“打新”遇冷的現象蔓延至深圳西部。6月4日開盤的南山蛇口半山港灣花園(半山臻境),共1103批客戶選586套住宅,不看積分,入圍比例1:1.9,中簽率約為53%,線上選房前期棄選率為25%,最終棄選率約為47%。
位于寶安區的萬科都會四季也出現開盤未售罄的情況。6月20日,萬科都會四季線上選房,棄選率約四成。據媒體報道,至6月21日夜間23時,萬科都會四季項目還有近三成房源未售出。而該樓盤幾乎符合“網紅盤”的所有特征:地處西部、與周邊二手房倒掛、戶型主打剛需。
“今年確實冷了,西部住宅開盤都賣不完。”深圳一知名樓盤的營銷人員對記者說,“我們往往能一眼分出來看房的是投資客還是剛需客,今年進出售樓處的投資客明顯變少了。”
深圳樓市在嚴厲調控下銷售承壓,令苦“打新”久矣的剛需客迎來了曙光。
居住在深圳寶安區的張女士在堅持“打新”一年半之后,即將買到合心意的房子。最近她向馬上要在6月底開盤的萬科大都會遞交了購房資料,銷售告訴她“搖中的幾率非常高”。
張女士和其先生在深圳工作已經快十年,生育了兩個孩子,一直居住在多年前購買的一套小產權房里。老大上的是社區就近入讀的普通小學,再過三年,老二也要到上小學的年齡,夫妻二人從2020年初即開始認真考慮買一套學位好一些的商品房。
未曾料到的是,他們正巧趕上了深圳的“打新潮”。夫妻二人2020年在多個熱點樓盤來回奔波,忙了一整年顆粒無收。“我們夫妻社保加起來有190個月,我自己是深戶,積分接近80分。我們去了華強城,華強城只有600號,我們搖到668號,還參加了萬豐海岸城,最低要求是280多個月社保,最后搞得心力交瘁。”張女士對記者感嘆。
“這次認籌,很明顯資料查的不如以前嚴了,比起去年打新的那幾個樓盤,銷售的態度熱情了很多。” 除了“打新”不同以往,讓張女士感到市場在轉向的還有銷售人員的態度。
據深圳樂有家最新數據顯示,6月的第3周(06.14-06.20),深圳一手住宅網簽584套,環比下跌6.9%,周網簽再次失守600套;二手住宅過戶量已連跌5周。
“由于很多業主是投資客,前期加杠桿現象比較明顯,月供壓力比較大,如果獲利無法‘落袋’,資金鏈就會比較緊張,加上現在市場情緒在往下走,部分投資客心里會很慌。對他們來說,目前的對策就是小幅降價。”李宇嘉曾對記者表示。
備受爭議的法拍房個案
在深圳樓市整體降溫的大趨勢下,最近成交的一套法拍房,引發業內熱議。
6月22日,在京東網拍平臺上,深圳著名“妖盤”恒裕濱城二期3座A單元40A房的拍賣被1.6萬人圍觀。該套房面積228.72平方米,起拍總價約5617.53萬元,單價24.56萬元/平方米,最終以總價6318萬元落槌,折合單價27.6萬元/平方米。
不過,27.6萬元/平方米可能并不是最終的價格。根據深圳中原地產計算,由于這套法拍房源是公司產權,登記價316萬元,按照最簡單的公司產權土地增值稅計算公式,系數取用50%,估算需繳納的稅費為:(競拍價6317—原價316)*50%=6000*50%=3000萬元。如果買家為第二套購買,粗略估算需繳納的稅費可能達到將近3900萬元。高昂的稅費或將其單價推至約45萬元/平方米。
據了解,該小區的二手房指導價僅為13.2萬元/平方米。至于實際掛牌價,一名貝殼系二手房經紀人對記者透露,目前恒裕濱城二期在內網的掛牌均價在38萬-40萬元/平方米之間。
這套法拍房究竟是拍出高價,還是買家撿到便宜?因業內對稅費問題的分歧較大,尚難定論。
對于深圳中原地產的稅費計算,華商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爭鋒并不同意。他對記者介紹,這套法拍房的不動產權資料顯示登記類型為“初始登記分證”,說明是“一手現售房”,現售只需要支付契稅,不存在二手房交易中的“二道稅”。
“本案有別于正常的買賣,它是拍賣,此外本案有別于一般的民事執行拍賣,屬于刑事案件贓款贓物的拍賣。其拍賣物的所有權認定來自于刑事判決書,拍賣的依據也是刑事判決書,屬于特殊的流程。”周爭鋒補充道。
一位從事法拍房行業的人士指出:“稅費的事情到現在都說不準,從操作來看,應該是職業投資者在買,甚至可能是業內人士搞的,拍賣前肯定做好了功課,外人不明就里,直接嘲笑他買貴了。”
就這套成交較熱的法拍房個案,一名了解法拍市場的人士認為,“法拍就是市場的定海神針,因為它是充分自由競爭的一個市場,說明現在深圳只要是熱門樓盤、熱門片區,還是有人愿意‘加倉’的。”
不過,李宇嘉向記者表示,法拍房個別案例不能說明問題,深圳樓市已明顯降溫。
“不過稍有不慎,再次反彈的可能性也不小。比如前一段時間的‘水果標價’丑態,就是對政策的嘗試性突破。未來深圳房價一方面取決于現有的樓市調控是否會堅持下去,另一方面則取決于貨幣政策。”李宇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