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內59只基金投放市場,在新基金募集熬過嚴冬后,公募基金發行終于回暖。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5月31日以來,已有59只新基金發行。近日大熱的首批公募REITs更是紛紛在5月31日晚通過交易所發布了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公眾投資者認購金額超300億元。
候場資金也在聚集。根據天風證券統計,有245只新發基金正處于建倉期,其中預估有54.29%的新發基金建倉比例不足5%,且多數為規模較大的產品,新發基金預估仍有2258億元資金尚未建倉。
基金發行回暖,逾2000億資金待入場,市場增量將去向何方?從新基金發行的賽道、基金公司調研方向與機構研判來看,醫藥、食品飲料、科技、新能源仍是其重點關注的賽道。
多賽道齊發
5月31日至6月4日新發的59只基金中,17只為主動權益類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14只為ETF基金(AC份額合并),9只為REITs基金,另有ESG主題基金、港股主題基金。
具體來看,近期熱議的REITs基金仍是市場的關注焦點,在首批發行的9只公募REITs中,公眾投資者的認購金額超300億元,與初始的20億規模相比,超募15倍,部分基金發售半日便已實現超募。
ETF基金方面,基金公司在環保、新能源、醫藥主題布局從未停止,其中富國基金連發兩只ESG主題基金,國泰基金則新發環保主題基金。
截至2021年5月31日,今年以來共有120只基金新發成立,募集規模為1319.07億,單只基金平均發行份額降至10.99億。
渤海證券發布研報認為,5月份,國內股市回暖,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凈值普遍表現上漲,除QDII基金多數錄得負收益外,其余類型基金均多數上漲,其中債指型、可轉債型和FOF全部錄得負收益。從數量上看,5月份新發基金數量較4月份小幅上升,但其新成立基金的發行份額和單只基金發行份額將至近一年最低水平,具體到細分類別上,股票基金發行熱度上升,債券基金發行遇冷。
對于6月基金的發行情況,光大證券研報顯示,6月待發行基金數量略有下降,但規模大幅提升。6月將有115只基金截止認購,總募集目標為2910億份。
同時,根據天風證券統計,仍有245只新發基金正處于建倉期,其中預估有54.29%的新發基金建倉比例不足5%,且多數為規模較大的產品,新發基金預估仍有2258億元資金尚未建倉。目前,有16只權益類基金完成募集工作但未成立,規模預估為180億元;同時,有43只權益類基金正在募集,規模預估為485億元;接下來,仍有42只權益類基金即將募集,規模預估為525億元。
天風證券認為,隨著新基金的順利成立和建倉,預計將會給醫藥、食品飲料、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電子等行業帶來較大增量資金。
華東一家新發基金內部人士表示,該公司并非看到市場回暖才進行新基金的發行。因為基金發行流程較長,需要與渠道進行多次溝通,時間由渠道方面安排。因此,該公司決定是否發行某個產品時,最重要的是看其未來是否存在較大的投資空間,長期看好某個賽道才會考慮布局產品。
機會與風險
除了新基金發行,近一周內,機構調研也較為頻繁。總體來看,近一周,機構重點調研的賽道多集中在化學制品、半導體、醫藥、科技、食品飲料等方面。
同花順iFinD顯示,科研試劑品牌阿拉丁、半導體行業公司華峰測控、華為汽車概念股德賽西威、“奶酪茅”妙可藍多成為機構扎堆調研的重點。其中,有162家機構調研阿拉丁,209家機構調研華峰測控,83家機構調研的是德賽西威,177家機構調研妙可藍多。在調研妙可藍多的公司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楊瑨與劉彥春的身影。
在一定程度上,機構調研的方向與機構重點關注的方向不謀而合。
上述華東新發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未來會重點關注科技、醫藥與消費三個賽道。
光大證券認為,隨著國內疫苗接種不斷推進,經濟持續復蘇,看好高配港股、A股中食品飲料行業、碳中和大趨勢下長期受益的板塊的基金;同時,大消費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向好,建議關注消費主題基金。
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基金經理曹春林認為,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迎來新一輪的爆發。他表示,這種爆發不是偶然,由技術進步、政策導向、車型供給等各因素共振引發;在汽車電動化的過程中,汽車智能化技術開始加速落地,汽車的電動化更適合智能化的落地、智能化會提升電動車的體驗和價值,二者相互成就。因此,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將步入一個較長期的高增長時期。當前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特別是下半年行業的投資機會,尤其看好產業鏈中游電池環節中的電芯、材料等龍頭企業。至于下游整車環節,隨著傳統車企的逐步發力,競爭格局不那么穩定和清晰,所以需要謹慎。
華東一名基金經理表示,根據團隊的擇時模型,目前看多風險資產。同時,應注意市場的季節性效應,“春季躁動”和“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在A股市場中有數據支撐,而6月便是季節效應比較差的月份。(記者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