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業“兩壓一降”持續深入,我國信托一季度發行呈降溫態勢。截至記者發稿時,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68家信托公司,共發行7828只、合計6939.2億元的集合信托產品,相較于去年同期的8087只7268.1億元的規模,在發行只數上和融資金額上都有明顯下滑。
記者注意到,從信托資金投向來看,投向金融機構及房地產業的信托資金規模持續下降。相反,投向實體經濟,尤其是基礎產業的資金規模大幅上升。一季度行業投向實體經濟的資金規模環比上升19.1%。其中,投向基礎產業的資金規模環比上升35.03%。
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融資類信托產品規模持續下降,其中,3月份新增融資類信托產品的規模降到不足1月份新增數一半的水平。與此同時,投資類信托業務拓展力度明顯加大,投資類信托產品規模占比由1月的28.67%提升至3月的33.18%。
“主要原因是政策層面‘兩壓一降’,持續壓降融資類信托產品規模,同時要求信托公司進行主動資產管理,加大標準化產品的投資力度,壓降非標產品,所以投資類信托產品規模占比有所上升。”有業內分析人士這樣表示。在他看來,融資類信托產品規模的下降,體現了行業積極遵守監管要求,持續“壓通道”的監管政策執行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風險暴露加速出清的過程中,今年一季度,信托行業罰單也創下歷年之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信托行業共發生65起違約事件,雖然違約數量較2020年一季度有所攀升,但違約項目金額卻較去年同比下降33.69%。具體來看,1月違約數量最高,當月共發生27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達到約98.29億元;2月違約數量出現下滑,當月共有21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約為81.87億元;時間進入3月,雖然違約數量進一步降低至17起,但當月違約金額卻達到一季度最高,約為98.42億元。
“伴隨信托公司治理機制的改善及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疊加嚴厲的外部監管,預計后續信托產品違約情形有望走低。”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有效化解行業風險一直都是監管工作重點,2021年仍是信托行業嚴監管持續深化一年,持續多年粗放增長不再具有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