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海南自貿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高水平開放取得成效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1-04-13 10:56:22

海南自貿港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12日召開,詳細介紹了政策制度建立進展情況。會后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相關政策制度落地、發展環境改善,海南自貿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高水平開放取得成效。

海南自貿港的高水平開放,在貿易、投資、人才流動、金融創新等方面均有體現。截至目前,自貿港已出臺“一負兩正”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鼓勵類產業目錄、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等公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稱,海南自貿港圍繞重點任務取得非常快的建設進展,在高度開放的環境中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透過數字可見自貿港的發展成果: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引進人才超過12萬人,去年海南全省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005家,接近2019年的三倍。

“雖處于打基礎階段,但地緣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已有顯著提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稱,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成果說明其開放戰略正引起境內外人才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自貿港政策的落地過程,是海南經濟轉型提升的過程。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濤說,目前海南已基本擺脫以房地產為主的投資驅動模式,正通過消費和投資“雙引擎”構建起具有自貿港特色的產業體系,未來消費的引領作用將越來越強。

張燕生指出,海南的高水平開放,不僅是通過零關稅政策、放寬行業市場準入等方面加快市場的開放力度,更要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和制度集成創新,蹚出制度開放的新路。

“根據海南的資源稟賦,應按‘服務貿易自由港’的角度進行建設。”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絲路研究院(海口)首席專家兼院長張湧說,海南自貿港的服務貿易有極大發展空間。從商業存在看,海南在金融服務業等領域的準入擴大將進一步擴大;從自然人流動看,境外專業人士到海南直接參與創新創業已有制度支撐;從跨境交付看,海南已為數字服務等跨境交付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條件。

海南自貿港建設要有更高的視野,努力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

疫情以來,中國消費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海外消費回流,海南明確打出免稅購物、醫療、教育三張牌加速這一趨勢。張湧指出,“三個回流”讓海南成為一扇窗口,既讓國內居民通過海南自貿港就近享受全球最先進的醫療服務、免稅經濟和高等教育,又讓境外居民體驗中華文化、享受中國紅利。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封關是重要節點。該省已明確爭取2024年底前完成封關各項準備工作。當前洋浦保稅港區已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為全島封關做壓力測試。

上海海關學院海關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黃勝強受訪時表示,全島封關運作的準備工作涉及口岸布局及基礎設施建設、口岸監管部門的機構和編制調整、反走私體系建設、稅制改革等方面,海南盡快將“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拓展至島內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管住管好的基礎上實現人流、物流的最大便利化。

面對世界變革的到來,中國正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成長的海南自貿港也將發揮獨特作用。

張燕生認為,新冠疫情后全球有可能出現需求東移、供給東移、創新東移、服務東移、資本東移和貨幣、金融合作東移的趨勢,海南要深耕東亞和東南亞市場,考慮與香港、新加坡形成“三足鼎立”的自貿港群,形成差異化、互補型的自由貿易港功能。

遲福林預計,隨著中國與東盟的聯系日益緊密,海南自貿港或將成為連接中國和東盟兩個市場的重要交匯點,“有能力在教育、醫療、服務貿易、旅游消費、農業等領域成為一個市場的區域性基地。”

(記者 王子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