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截至4月6日A股共有125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業績

來源:中國廣播網2021-04-12 15:20:24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進入4月中旬,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進入沖刺期。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整體表現如何?上市公司年報有何新看點?經濟之聲推出專題報道《年報新觀察》,本期推出第一篇:《年報業績整體向好,上市公司元氣是否恢復?》。

截至4月6日,A股共有125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業績,包括9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截至2020年末,超過九成企業實現盈利,71家出現虧損。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平安歸母凈利潤位列前五,歸母凈利潤都在千億元以上。

從凈利潤增長幅度來看,六成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增長。其中,13家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10倍。圣湘生物歸母凈利潤增長最快,2020年凈利潤26.1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5倍。93家已經披露年報的科創板上市公司中,中芯國際以歸母凈利潤43.3億元排在首位,同比增長141.5%。

年報披露收官的同時,也有50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一季度凈利潤預喜的公司為485家,占比達96%,其中凈利潤預計超10億元的公司為22家。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分析:“從業績的情況來看,總體還是比較好。從中信的一級行業分類來看,除了像地產、部分煤炭、計算機這些行業為負增長,其他都是正增長,特別像基礎化工、傳媒、電子醫藥、電力設備、新能源都是超過50%以上的增長。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包括今年疫苗接種,經濟逐步回歸常態,整個企業的盈利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說,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恢復元氣,凈利潤實現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的疫情防控。“這得益于中國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經濟快速復蘇,包括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使得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以及市場的信心在不斷增強。

作為上市公司中的“賺錢能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凈利潤全都實現正增長,不過受疫情沖擊和向實體經濟讓利影響,凈利潤增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增速最高的中國銀行也不超過3%,其余幾大行增速都只有百分之一點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2021年,銀行業的凈利潤應該比去年會有大幅好轉。“最主要還是和實體經濟有關,去年利潤下滑主要還是因為受疫情影響,銀行營收下降,不良率上升導致。再加上銀行要對實體經濟讓利,所以導致銀行的凈息差收窄。今年這些不利因素都在逐步減少,營收肯定是在增長,另一方面企業的風險實際上也在下降,銀行的利潤總體來講應該比去年表現要更好。”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市公司中有盈利的,也就有虧損的。在71家虧損的上市公司中,中國航空、東方航空以及南方航空虧損數額位居前三,均損失百億元以上。此外,上海機場虧損幅度也較大。明明分析,航空和機場板塊中的上市公司表現不佳,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人員流動限制比較大,今年的情況會逐步好轉。“特別是國內外的疫苗接種速度比較快,包括歐美國家,我認為今年可能在后半程,全球的商務旅行、旅游的限制都有望重新打開,對于像旅游、酒店、航空、機場類的行業,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提振。”明明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航空業均遭受沉重打擊。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定期客運航班較2019年下降了49%,其中,國際航班數量減少近七成,國內航班數量下降了40%。張翠霞說,從中長期來講,航空板塊的上市公司會迎來觸底反彈。

“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也就是說航空機場這些虧損比較大的一些代表板塊和個股,一旦經過充分的風險釋放后,隨著整個疫情防控形勢,包括疫苗接種的穩步推進,或將形成再一次的消費內循環爆發。”張翠霞認為。

(記者 蔣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