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
碳中和目標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與利用,伴隨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及發電量不斷增長,如何避免棄風棄光備受關注,請問國家能源局將如何保證電力消納保證機制?謝謝。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 黃學農:
你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不能一方面大力發展,一方面棄風棄光大量存在。所以社會各界對行業對新能源的消納是非常關注,前些年由于新能源的開發和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不匹配,確實出現過棄風棄光比較突出的問題。2018年開始國家能源局制定了“清潔能源消納三年行動計劃”,從2018年到2020年棄風棄光逐年好轉,風電光伏利用率大幅度上升,到2020年風電利用率已經達到97%,光伏利用率達到98%。我們考察了世界各國的情況,這個水平在全世界領先。
下一步,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我們要推動新能源成為電力供應主體,所以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多措并舉保障新能源高水平的消納利用,這里介紹國家能源局的三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統籌優化新能源開發布局。在滿足碳達峰碳中和需求的前提下,結合各個地區的新能源資源條件,包括土地等建設條件,特別是充分利用中東部地區相對較大的新能源并網消納空間,積極推動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在西部地區、北部地區,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我們要科學規劃、布局一批以新能源為主的電源基地和電力輸送通道,實現新能源電力全局優化配置。
第二,要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電力系統一手牽著發電側,一手牽著用戶,過去我們的發電設施隨著用戶需求在調整發電,發電、輸電、用電是同時完成的。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后情況發生了變化,新能源存在一定靠天吃飯的特性,用戶用電需要可靠保障,這兩方面怎么融合、銜接起來,這就需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使得新能源更好的消納。在發電側,加強火電靈活性改造,包括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的建設。在電網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特別要發揮大電網資源互濟的作用。在用戶側,推進終端電能替代特別是綠色電能替代,提高需求側響應能力。另外,加快儲能的規?;l展,推動電力系統全面數字化,構建高效、智慧的調度運行體系。比如電動汽車,我們電力系統要給它充電,看似是一個供電任務,但通過技術的發展包括采取經濟性措施,完全可以讓電動汽車促進我們系統能力提升。電動汽車在低谷時,系統給它充電;在用電高峰,讓電動汽車給我們系統放電。一輛電動汽車就可能成為電力系統的一個儲能裝置,如果成千上萬大規模的電動汽車,那對我們系統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所以我們要加快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要構建新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簡單介紹三方面的考慮。一是在電網保障消納的基礎上,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等途徑,實現電源、電網、用戶、儲能各類市場主體共同承擔清潔能源消納責任的機制。二是統籌負荷側、電源側、電網側的資源,完善新能源調度機制,多維度提升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保障調節能力與新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匹配。三是要科學制定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標。要形成有利于新能源發展和新型電力系統整體優化的動態調整機制,各個地方風光資源不一樣、負荷情況不一樣、系統電網結構不一樣,要因地制宜,制定各地區的目標,充分利用系統消納能力,積極提升新能源發展空間。我就介紹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