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2020年多只“爆款”基金遭遇到大量贖回的現象

來源:金融投資報2021-02-19 10:48:26

2020年是新基金發行異常火爆的一年。據統計,2020年公募基金發行新基金的規模就超過了3萬億,公募基金總規模也突破了18萬億。新基金發行異常火爆的背后,也催生了多只“爆款”基金。但與此同時,多只“爆款”基金也遭遇到大量贖回的現象。

2020年2月18日發行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混合基金,有效認購資金達到1223.8億元,打破了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創造的1162.61億元的紀錄,也成為第二只認購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新基金。2020年7月8日,鵬華匠心精選啟動發行,認購資金高達1371.12億元,遠遠超過其30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也再一次刷新了新基金發行的紀錄。2021年1月18日啟動發行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基金,其2398.58億元的認購規模,則將新基金發行紀錄提高到新的高度。“爆款”基金遭大量贖回,多個問題須引起重視。

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基金的發行,也導致“爆款魔咒”的傳聞在市場上出現。事實上,像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發行第二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即上摸6124點,以及2015年上半年眾多新基金發行的迎來一波高潮,6月中旬上證指數即創出5178點的高點看,“爆款魔咒”似乎真的存在。但實際上,所謂的“爆款魔咒”只是一個偽命題而已。

比如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混合基金以及鵬華匠心精選等爆款基金的出現,并沒有產生所謂的“爆款魔咒”現象。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混合基金發行后滬深股市均出現大幅下跌現象,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因素的影響,是由場外因素導致的下跌。而鵬華匠心精選發行后,滬深股市一直處于震蕩的態勢,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跌現象。

因此,“爆款魔咒”并不可信,真正值得關注的則是爆款基金出現的大量贖回現象。比如某“成長基金”去年5月底成立時的份額規模為269.67億份,但在成立僅三個月后,就有超過80億資金贖回,去年第四季度又新增超過60億資金跑路。另一只“日光基”曾單日吸金300億,比例配售后份額規模為263.41億份,但在三個月后,就有超過30億資金贖回,去年第四季度贖回資金則超過70億。短短六個月時間內,該基金的份額規模贖回比例就達到39%。事實上,類似現象在多只“一日售罄”的基金上出現。

爆款基金遭遇大量贖回,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基金投資者短期的投機行為。由于爆款基金往往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投資收益較好,短線投機者在獲利后會選擇贖回,而這樣的投資者數量并不少。二是新基金銷售銀行是主要渠道,對銀行而言,新基金銷售時賺取的認購費,普遍高于存量老基金帶來的尾隨傭金。出于利益方面的考量,銀行在銷售基金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贖舊買新”現象。特別是,銀行資金實力雄厚,出手往往都是“大手筆”,其贖回時也往往會是“大手筆”,對新基金份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爆款基金遭大量贖回,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大量贖回背景下,基金不得不通過調整倉位的方式賣出部分股票。如此,既給相關個股股價形成壓力,也會影響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且,大量贖回爆款基金的現象,也容易引發市場的波動,放大市場的投資風險。

爆款基金一般需要實行比例配售,這實際上降低了認購資金的認購效率,導致認購資金無法實現全額認購。而在大量贖回基金的背景下,某些基金投資者的需求將無法得到滿足,對這些投資者而言顯然也是不公平的。

針對此類現象,個人建議,可以適當延長新基金的封閉期,比如封閉期不短于半年甚至是一年,以增加短期投機資金的時間成本。再比如對于贖回資金,可從時間、金額上進行必要的限制,規定一定時間內贖回的最高限額。采取這些針對性的措施,或可對爆款基金甚至是所有基金的大量贖回現象產生抑制作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