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港股的南向資金規模近日連創新高,后市這一勢頭能否持續呢?多家券商研究機構認為,2021年南向資金凈買入有望維持在5000億元至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高位。
港股投資近期變得炙手可熱,整個市場對于港股的關注度空前高漲。那么,投資港股的邏輯何在?機構普遍強調,港股上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盈利確定性和估值優勢明顯。
光大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及海外市場分析師秦波表示,港股市場整體盈利的70%左右來自中資股,全市場盈利增速與內地經濟密切相關。2021年上半年,低基數效應和全球經濟大概率復蘇,內地經濟有望保持較高增速,進而帶動港股盈利高增長。同時,港股作為離岸市場,對盈利趨勢反映尤為充分。從歷史走勢看,內地經濟基本面向好、港股盈利增速向上時,港股走牛且相較A股有望獲得更好的收益。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認為,目前港股依然比A股具備估值優勢,A+H上市公司的港股折價依然高達37%。同時,海外流動性持續寬松及不斷壯大的新經濟板塊,也使得港股關注度不斷提升。
對于南向資金買入港股的持續度問題,王漢鋒表示,2020年南向資金流入港股明顯提速,全年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約6000億元。2021年初至今,公募基金發行繼續保持較快速度,募集資金已超2000億元,其中大部分都能投資港股(港股投資比例0-50%)。考慮到保險、私募及其他類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流入潛力,王漢鋒估計,在港股估值保持吸引力的前提下,南向資金未來幾年年均流入港股潛力可能維持在5000億元至6000億元的高位。
既然南向資金買入港股并非短期行為,那么其選股思路究竟是什么?對此,兩家機構觀點略有不同。
王漢鋒認為,港股的選股思路主要有以下4條:一是優質互聯網及科技領域龍頭;二是A、H兩地上市港股大幅折價、大市值、估值偏低、基本面穩健或改善的港股;三是A股相對稀缺或在港股具備特色的獨特公司;四是近期受事件影響、估值大幅下降的龍頭藍籌公司。
秦波則表示,較恰當的策略是精選港股中各行業龍頭及低估值個股。具體來看,上游資源品如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等未來有繼續上漲的空間,科技及消費類行業優質公司也值得積極配置。
(記者 嚴曉菲 汪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