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近日發布《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征求意見稿)》,簡稱《做市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做市規定》共十七條,主要包括做市商準入條件、準入程序、做市券源安排、內部管控、風險監測監控、監管執法等六個方面的內容。
早在2019年1月份,證監會發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提出科創板在競價交易基礎上,待條件成熟時引入做市商機制。隨著這幾年科創板市場運行平穩,當前已經具備推出條件。
新聞鏈接:什么是做市商?
目前,資本市場主流的交易制度有競價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兩大類。A股市場主板使用的是以時間優先、價格優先為特征的競價交易機制,納斯達克、香港市場等使用的是做市商機制。那么什么是“做市商”呢?一起了解一下。
做市商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獨立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并在該價位上以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
新三板市場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大家交易價格分歧比較大,市場交易比較冷清。在這種情況下,當投資者想買入股票卻沒有人愿意出售時,做市商就賣出自己持有的該股票。同理,當有投資者想要賣出股票,卻找不到人愿意買入時,做市商又用自己的資金,買入這些股票,這樣一來,市場活躍度就提高了。
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 張仕元:做市商制度,它主要的一個優勢是能夠給市場提供即時性買賣標的,而不是需要雙方報價撮合以后才能形成這么一個交易價格,所以它可以避免市場出現長時間沒有交易的情況。對于定價難度比較大、定價比較專業的科創板而言,引入做市商機制非常合適,有利于股價均衡、平滑股價,同時也能提高科創板的流動性。
此次公布的《做市規定》有哪些要點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要點一:初期參與試點的證券公司除具備完善的業務方案、專業人員、技術系統等條件外,還需滿足資本實力、合規風控能力方面的兩項條件:一是最近12個月凈資本持續不低于100億元;二是最近三年分類評級在A類A級(含)以上。
要點二:在做市券源方面,證券公司可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作為做市券源,但集中大量買入會對個股價格產生擾動,甚至會對市場運行產生影響,且在二級市場買入還受到法律法規有關持股比例的限制。因此,為豐富做市券源,證券公司可使用自有股票、從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借入的股票,或其他有權處分的股票進行交易。
要點三:原則上科創板做市持股不超過5%,也就是證券公司持有一種證券的市值不得超過其總市值的5%。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劉劍蕾:做市商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定價能力,如果使用不當將導致市場中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遭受損失。因此,原則上科創板做市持股不超過5%,是風險監測監控的要求,也是健全異常交易監控機制的重要體現。
對機構投資者提出更高要求
做市商機制對投資者有何影響呢?首先,對機構投資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對交易規則的理解、對投資個股的研究、對市場系統風險的認知等等,博弈性會更加突出,所以需要提高專業投資能力,尤其是判別風險能力。
另外,對于參與科創板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做市商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相對合理的報價,尤其是做長期投資時,做市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平抑市場波動,對穩定市場價格、穩定投資者信心,都是很有幫助的。
完善業務隔離 防止利益輸送
不過,《做市規定》中也著重提到了做市交易業務與其經紀、自營、資產管理等業務可能會有利益沖突,存在利益輸送等市場監控問題。
為此,《做市規定》對試點證券公司的內部控制提出了三方面嚴格要求。
一是完善業務隔離制度,防止敏感信息不當流動,嚴防利益沖突。
二是建立健全做市交易業務內部控制、決策流程、制衡機制,確保業務規范、有序開展。
三是加強做市交易業務管理,健全廉潔從業風險防控和反洗錢要求,防止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
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 陳靂: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隨著做市商機制的引入和補充,流動性會進一步增強,市場交易公開性也會得以體現,所以在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后的交易環節影響更直接,在IPO注冊環節,對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對中介機構專業能力要求會更高,以便于投資者客觀準確判斷個股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