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1月5日電 (石睿)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意在推動中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布的第二階段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年8月,央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新版《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下稱《規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提出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
根據新版《規劃》,央行未來四年的金融科技發展原則是“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公平普惠”;發展基礎是加強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發展目標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主線是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強化金融科技審慎監管;同時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注重金融創新的科技驅動和數據賦能。
具體來看,《規劃》提出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一是強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塑造數字化能力,健全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金融科技倫理規范體系,構建互促共進的數字生態。
二是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隱私前提下推動數據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三是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架設安全泛在的金融網絡,布局先進高效的算力體系,進一步夯實金融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
四是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健全安全與效率并重的科技成果應用體制機制,不斷壯大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五是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搭建業務、技術、數據融合聯動的一體化運營中臺,建立智能化風控機制,全面激活數字化經營新動能。
六是深化金融服務智慧再造,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務渠道,著力打造無障礙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普惠、綠色、人性化的數字金融服務。
七是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對金融科技創新實施穿透式監管,筑牢金融與科技的風險防火墻。
八是扎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持續推動標準規則體系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制度執行,護航金融科技行穩致遠。
與三年前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相比,新版《規劃》更加強調了“數字”。對此,華泰證券發布報告引用了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稱,2015-2019 年中國金融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CAGR約為20.9%,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1440億元,同比增長24.14%,華泰證券認為,隨著規劃及配套產業政策的出臺和落地,2022-2025年國內金融機構數字化進程有望提速,下游金融IT需求亦將實現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