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這是目前我國的關稅總水平,不僅低于20年前的15.3%,也低于9.8%的入世承諾。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入世20年以來,中國全面履行的承諾遠不止于此。中國在哪些方面履行甚至超出承諾?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經貿格局重塑帶來了什么?
開放程度遠超承諾
“中國已完全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的承諾,WTO幾任總干事及大部分WTO成員都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和普遍認可。”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日前表示。
除了降低關稅之外,在服務領域,中國承諾在2007年開放9大類100個分部門,而實際開放接近120個分部門。
在透明度方面,中國及時向世貿組織通報國內法立法法規調整和實施情況,向世貿組織提交的通報已經超過1000多份,包括很多發展中成員認為最困難的補貼通報。今年7月份,中國已經通報了2019-2020年的補貼政策,為WTO的其他成員作出了表率。
在遵守規則方面,中國也做得相當出色。王受文表示,為了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在很多地方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
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邢厚媛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入世20年以來,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國的觀念顯著進步。特別是自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提出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以來,在推動自主創新、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與國際接軌。
除此之外,邢厚媛指出,自2001年以來,我國簽署了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并且在國內積極推進多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服務貿易創新試點,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等自主開放手段,疊加起來遠遠超越加入世貿組織所承諾的開放程度。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邢厚媛說。
推動世界經貿格局不斷邁向新臺階
“入世20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樣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推動世界經貿格局不斷邁向新臺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美關系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滕建群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
滕建群指出,中國提出一系列主張,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公認,為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和貿易秩序提供了重要參照。
此外,滕建群表示,在20年當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在包括亞投行在內的機制建設方面,為發展中國家,為周邊國家提供了很多利好。
不僅如此,中國也愿意與國際社會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滕建群舉例說明,在經貿領域,中國是一個國際大市場,在原料、勞動力等方面都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抗擊疫情、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展現出大國擔當。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中國不僅在控制疫情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快速復工復產,并且積極履行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利用各個產業門類齊全的優勢,積極安排生產和出口,為全球抗疫作出努力。在疫苗方面,更是提出豁免專利,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生產疫苗,努力消除疫苗鴻溝。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了約3500億只口罩、超過40億件防護服、超過60億人份檢測試劑、超過18億劑疫苗,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
擴大自貿朋友圈改善營商軟環境
“在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同時,中國率先垂范,在區域經濟領域展現出積極的態度和促進自由貿易的善意。”李永表示,中國不僅加入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并且積極推動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DEPA(數字經濟伙伴協議)等,不斷擴大自貿朋友圈。
此外,李永指出,我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促進全球貿易流動作出巨大貢獻。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構建了由北京服貿會、進口博覽會、海南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組成的完善的會展機制,“而這背后都是帶著自由貿易的善意來發揮作用的。”
邢厚媛表示,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明確了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和參與中國一些行業標準制定等一系列權利,因此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中國發展,保障了我國吸收外資大國的地位。透明、公正、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建立也是中國給世界帶來的變化。
經濟文化多個層面與世界交融互通
作為貿易大國,中國無論是在出口還是進口方面,都對經濟全球化、全球供應鏈作出巨大貢獻。邢厚媛舉例表示,在整個資本項下,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投資,例如A股的開放,紅籌股走出去,滬港通的開通等,中國和世界的互通都更加深入。
另外,邢厚媛認為,在當前經濟體系里,每年都有幾十萬外國人在中國工作,促進了人員國際交往、跨境流動,增進了中國和世界的相互了解溝通以及價值理念認同。
除了經濟層面以外,邢厚媛認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的交融本身也是了不起的改變。
“中國揭開了神秘面紗,成為一個透明度很高的國家。”邢厚媛指出,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和建設,不僅更多國際理念被中國所接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也正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