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南京:有效消除城市風險隱患 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來源:南京日報2021-10-13 09:33:01

打造“城市之眼”綜合感知平臺、上線“金陵氣象災害靶向預警防控系統”、建設“金陵應急寶”資源信息共享系統……10月13日是第32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構建災害風險適應性和抗災力”。近年來,南京以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防災減災救災科技支撐新體系,有效實現災害、風險早排查、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據了解,南京近年事故持續大幅下降,連續43個月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近日,南京還成功入選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硬核科技,實時監測風險動態

南京作為特大城市,商貿場所、高層建筑、地下管網、交通路網縱橫密布,城市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如何做好如此大體量且錯綜復雜的風險監測,南京通過數字化、科技化給出了“智慧”答案——

在城市的地下,管線紛繁復雜,我市建成全國首個“城市地下管網數字化工程”,著力打造高水平的城市數字底座。道路橋梁之上,一個個傳感器監測點實時監測風速風向、結構溫度、主塔振動、支座位移情況;路面以下,三維探地雷達技術也對地下風險隱患做著“B超”……

記者了解到,我市已經初步建成立體空間可視化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打造“城市之眼”綜合感知平臺,推進470萬處城市二維碼標準地址設置。搭建了城市安全運行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開發風險防控網格化、預測預警智能化、應急預案數字化等8大業務子系統,全面提升燃氣、供排水、橋梁隧道、綜合交通樞紐、長輸油氣管道、防洪防澇等領域監測預警水平。目前,系統已在全市2.4萬家單位常態化應用,匯聚數據總量10億條。

提前預警,“智慧網格”賦能風險排查

減少事故、災害的發生,風險排查預警不可缺位。構建關口前移“一張網”、繪制安全風險“一張圖”、形成群防群治“一盤棋”,我市不斷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模式,賦能高效風險排查預警。

我市在1.2萬個綜合網格上疊加1680個“應急格”和1.7萬個“安監格”,配備網格員4.8萬名,全面開展城市風險(源)普查辨識建檔,編制安全風險分布“四色圖”,構建了城市安全風險數據庫。目前,已排查標注社會面風險源22.5萬個、企業風險源4.2萬處,36萬家企業和單位納入平臺管理。同時,積極引導第三方力量參與城市安全風險排查,嚴格落實常態化巡查和精細化監管,持續做好安全“體檢”。

今年,“金陵氣象災害靶向預警防控系統”也已上線,氣象災害短臨預警數據與網格化社會治理、城市重點承災體數據實現了精準對接,推動氣象災害防御從事中事后為重點的應急管理,向事前預知預判為重點的精準預防管理升級。

聯防聯控,持續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目前,我市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已排查整改隱患4.6萬余項,有效消除城市風險隱患,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我市的應急處置能力也邁上了“快速路”。當前,我市已具有1.2萬人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形成了全市域、全災種、全行業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在“金陵應急寶”資源信息共享系統中,已入駐全國應急專家1500余人,云端匯聚應急資源13.6萬套,實現復雜事故現場專家“同框會診”、科學高效處置。(黃琳燕)

關鍵詞: 智慧 系統 防控 安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