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晨興村建成水稻品種“基因庫” 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

來源:揚州日報-揚州網2021-10-08 19:48:29

“大家往我的左手邊看,這片稻田就是張洪程院士創新試驗基地。”昨天是“十一”假期最后一天,揚州沙頭鎮晨興村黨總支書記湯杰沒有休假,而是來到村委會迎接小長假最后一批游客。

晨興村是沙頭鎮最東端的小村莊,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這里建成了水稻品種“基因庫”。小長假期間,游客絡繹不絕,小村莊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

“大家知道嗎?水稻不是只有一種顏色,它是可以隨著生長周期而變化的。”揚州大學農學院的朱金燕,是張洪程院士創新試驗基地的駐點研究員。此刻,她化身“導游”,向前來參觀的游客介紹:“這是一種彩色稻,水稻的一個品種,顏色可以隨著生長周期而變化。”

張洪程院士創新試驗基地里,像彩色稻這樣的水稻品種,還有2萬多株。朱金燕介紹,試驗基地是一個巨大的水稻“基因庫”,通過品種的選配,實現水稻產量、口感、營養成分的最優化。

為建成水稻“基因庫”,晨興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兩年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還是一片林地。”湯杰介紹,通過土地流轉,這里建成了一期165畝的張洪程院士創新試驗基地。

“剛開始村民還不太理解,認為搞一個試驗基地,沒有什么產出效率。”湯杰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的想法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經過不斷的試驗,張洪程院士創新試驗基地研發出“南粳46系列”,香氣宜人、口感軟糯,價格與產量都優于市場上同類產品。村民嘗到甜頭后,對家門口的“基因庫”也從懷疑轉為支持。

“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河塘收儲等方式,流轉450畝土地,建設二期創新試驗基地。”湯杰介紹,二期“基因庫”將擴大試驗水稻品種范圍,研發出更為優質的水稻品種。

令大家沒想到的是,“基因庫”的建成,還帶火了鄉村旅游業。隨著抖音、快手等各直播平臺播放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國慶假期間,湯杰已接待多批游客,一遍又一遍介紹他們村的“基因庫”。

“我們在考慮發展民宿、餐飲等產業,帶動更多的游客來‘基因庫’旅游、參觀。”湯杰說,未來會規劃以水稻試驗基地為主題的鄉村游產品,豐富“基因庫”的“科普游”內容。(朱軒卿)

關鍵詞: 試驗 基地 旅游 規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