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要配合,共同受益劃得著”“紅白喜事勤儉辦,鋪張浪費不劃算”“人情往來講情義,送禮不過三百元”“家具雜物整齊擺,垃圾分類不亂用”……昨天,在浦口區星甸街道雙山村,記者發現,“新版”雙山村村規民約,不僅引導和規范村民破除婚喪嫁娶中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陳規陋習,甚至對村民生活習慣、送禮金額提出了一定要求。
一份好的村規民約,會讓一個村煥發新氣象。“自從新版村規民約實施后,雙山村黨群關系明顯改善,村民自治意識和配合工作的主動性都顯著增強,私搭亂建、破壞集體資源的也減少了。”星甸街道雙山村黨總支副書記狄世成介紹,在這之前,村民們最煩的就是“人情消費”,婚喪嫁娶、喬遷賀壽、生日滿月……名目多、場面大、消費高,現在,紅白事大操大辦的情況明顯減少了,村民們紛紛坦言心理負擔減輕了。
記者了解到,雙山村村規民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改調整,這份新修訂的村規民約,是今年6月份全體村干部走訪700多戶村民,征求大家意見形成的。
在狄世成看來,村規民約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效果,還是因為設立了特有的獎懲機制。記者了解到,雙山村會定期召開賢德五榜、最美家庭、文明戶等評選活動,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們會在各種活動、用工中享有優先權。有獎就有罰,對經過多次教育、屢教不改的村民進行曝光,將他們違反村規民約的行為記錄下來,張貼在村務公開欄。
村民周寬銀今年50多歲,平日里,吃苦耐勞的他總是主動打掃村內公廁。疫情防控期間,他還承擔起垃圾清理、消毒等工作,為此,他連續多次登上賢德五榜。雙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巧介紹,村里成立了青創農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用工高峰時,周寬銀就成了合作社的優先選擇。
村規民約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更融進了村民的心里。“村規民約,‘規’出了鄉風文明新氣象,‘約’出了鄉風文明新風尚,讓村民生活、村干部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極大地改變了鄉村面貌。”李巧說。(魯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