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我國多地開展企業與居民生活電力大數據分析

來源:中國能源網2021-08-19 10:13:12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市能源治理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推進城市能源治理的系統改革與現代化轉型,助力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

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能源治理,指由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廣大民眾組成的多方治理主體,采取系列管理或技術手段對能源供應安全(包括能源應急)、能源總量強度控制、能源環境約束以及能源服務質量等關鍵問題進行協同治理,目標是促進城市能源、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城市化快速推進、雙碳戰略逐步落地、城市能源供需矛盾依舊突出、能源需求從保供應向保質量轉變等背景下,城市能源治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城市環境、保障城市應急管理安全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智慧化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發展方向。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可以變得更“聰明”。

能源系統是城市諸多基礎系統中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較快的部分。城市能源治理智慧化升級,具有突出的先發和網絡優勢,對于支撐智慧城市建設、助力城市治理現代化發展潛力巨大。

以“城市能源大腦”建設為核心,通過能源數據的采集、分析與利用,為城市治理提供新視角、新手段。比如去年我國多地開展企業與居民生活電力大數據分析,有力支撐了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同時能源管理平臺可跟政府的環境監測、安全生產監督、城市交通等其互聯,實現城市治理手段的智慧創新。

有望解決諸多傳統能源治理弊端

隨著城市發展階段和人民生活需求矛盾的不斷轉變,傳統能源治理已經難以適應不斷提升的城市能源需求,難以應對愈發復雜的城市能源系統。

而城市能源治理智慧化升級的核心是數據資源及基于數據的能源智慧化管理服務,解決傳統能源治理的治理主體不協同、治理機制不貫通、治理形式不靈活、治理手段不適應等問題。

一是賦能治理主體協同。傳統的能源治理主體是政府,社會企業、協會包括個人更多扮演聽從和知情角色。智慧化升級后,將更注重以人為本,多方主體共同參與,重視終端用戶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實現各類能源信息的充分有效有序共享,構建及時高效的能源治理反饋渠道。

通過不同能源管理平臺如電力、熱力、燃氣、充電、光伏、儲能、碳排放管理等互聯互通,能源管理與城市管理平臺有機融合,實現電、熱、氣等多方利益主體統籌協作,拓寬企業和民眾有序參與能源治理的渠道,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二是促進治理機制貫通。傳統的能源治理中,不同能源品種由獨立的企業運營和提供服務,存在較為嚴重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智慧化升級后,伴隨“城市大腦”和“城市能源大腦”的建設,將實現跨部門的數據融合和跨領域的數據互通,從而支撐多部門、跨領域的協同分析和統籌治理。

以數據共享為基礎,建立起政府部門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市場機構等共同治理的機制,即致力于能源公共治理結果產出上形成整體性,做到“多個點進,一個點出”。

通過共建共享城市能源管理平臺,將能源數據與其他數據全面融合,使得社會組織及個體均可從開放的數據接口中獲得所需數據,有利于構建多中心的能源治理結構。

三是促進治理形式靈活創新。傳統的能源治理以供能企業的安全保供和用能企業的節能降耗為主,且多以年度為管理周期,注重在單個環節、單個企業、單個機構、單個城市等局部進行治理。

智慧化升級后,強調能源的系統化管理,實現能源從生產到消費的供需優化匹配、協同布局、梯級利用、多能互補,實現源網荷儲縱向的實時互動和優化調度。

強調能源的精細化管理,將能源監管尺度從年度、季度、月度細化到每天甚至實時,實現能源智能分析與診斷,快速發掘能源治理問題,實現能源治理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推動能源問題就地治理,大幅提升能源治理效率,助推能源治理決策科學化、服務便捷化。

四是促進治理手段豐富創新。傳統城市能源治理的方式是行政組合手段為主。以政府為主體的能源治理主要是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地方政策引導下,通過計劃、測評、考核等行政方法執行。

智慧化升級后,將促進從能源規劃、生產到消費不同層級治理手段的豐富創新。能源規劃層面,融合能源數據、地理信息、氣象數據等,開展區域能源資源稟賦綜合性分析,為能源開發利用提供科學規劃依據;生產層面,基于能源系統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能源運行情況的實時掌握和優化控制,提升運行效率和新能源利用水平;消費層面,為不同用能主體提供系統級能源診斷分析服務,并針對不同用戶主體提供動態能效評估和運營優化建議。

三方面著力多方協同共贏

在加強智慧能源系統建設方面,為能源治理智慧化升級提供堅實的能源網絡與信息網絡設施基礎。

一方面,能源系統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應重點建設以智能電網、智能充電網絡為代表的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打通能源消費端的用戶和供給端的能源互聯網的能源、信息和價值鏈路,成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比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共享、互動的能源服務。

另一方面,可以智慧化手段促進能源治理更加智能高效。通過能源互聯、信息互通,促進能源系統各環節安全生產和整體安全運行水平的提升;以數字化的手段推動能源清潔高效生產利用,保障能源系統多元供應安全;以智慧能源管理實現電、熱、氣以及新能源多類能源互濟互保,促進能源綠色轉型。

在加快城市“能源大腦”構建方面,為能源治理提供智慧化中樞,推進能源系統數字孿生建設。通過構建城市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城市能源精細化管理、數字化應用和多方協同治理的充分融合,推進城市能源治理的系統改革與現代化轉型。

以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和多個專業能源管理子平臺相結合,實現城市能源治理平臺化、數字化和智慧化升級。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作為“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實現各類能源管理子平臺信息的連接貫通,打破能源信息行業壁壘,實現能源治理“一網通辦,一網通管”,為政府、企業、能源服務商以及個人提供能源治理共同參與的一體化平臺。

專業能源管理子平臺,如電力、燃氣、熱力、充電樁、光伏云、儲能云、需求側響應、碳排放監測等信息平臺,實現對區域內主要能源網絡和重點用能設備的全景監測,滿足政府、企業、能源服務商的能源治理個性化需求。

在廣泛推動能源數據決策應用方面,開展基于能源大數據的能源智慧化治理。“城市能源大腦”+基于能源數據的智慧化應用,可真正有效回應城市能源治理需求,更大限度地催生能源治理的新模式、新手段。利用大數據提供城市能源治理效能,協助能源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城市能源動態信息,提高城市能源治理問題和潛在風險的發現、反饋、處理效率,進而依托“城市能源大腦”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科學作出能源發展決策,全面提升能源治理和能源綜合服務水平。

以治理場景為紐帶,探索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驅動開展應用場景設計,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數據產品和創新生態,實現數據價值共創,推動各方共贏發展。(記者 陳浩 陳光)

最近更新